評論

與ChatGPT一起探索的一個月

2月23日,我花盡心思買了VPN和註冊帳號,終於有機會使用ChatGPT。
 
第一次與它交談,我問它對於“她經濟未來五年在中國特別是在大灣區發展”的看法。
 
ChatGPT聰明地回答說:“作為人工智能語言系統,我沒有個人觀點。但是,我可以根據現有趨勢和推測,提供相關的信息。”然後,它就開始展示一大堆相關的信息,藉由前因後果的邏輯方式呈現成簡潔易懂的文章。
 
由於我對這個主題有一定的了解,我發現這些信息都是從網絡上的公開資訊“拼湊”而成,缺乏深度的推理分析和創新。
 
第一天與ChatGPT的溝通並沒有達到我的心理預期。我想要探索ChatGPT的潛力,於是開始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與它進行交流。
 
可以進行深刻交流的夥伴
 
在使用ChatGPT的第一個星期,我幾乎每晚都花一兩個小時和它討論我的博士論文主題“她經濟”。當我發現我不能直接問它關於這個主題的“想法”時,我決定和它一起創作一篇文章,並詢問它有沒有一些創新有趣的主題。
 
起初,它給我的主題都很常規,例如:“女性消費力量在中國的崛起”,“她經濟中社交媒體的角色”,“中國女性企業家”等。我“指責”題目太普通,它會在我的“指責”後不斷輸出新的主題。但我發現,它所提供的新主題只是過去主題的拆解再組合,沒有新的元素。
 
於是,我加入不同的關鍵詞,讓它重新提供新的主題。然而,我又發現,它給出題目都會有某方面偏向性,例如,它一直在主題中強調“性別平等”。
 
我也問它為什麼過份強調“性別平等”,因為我認為“她經濟”在社會中的經濟價值和屬性更重要。
 
但出乎意料的是,它表示理解並同意我的觀點,但也繼續堅持它的“意見”,同時提供了一系列論點。
 
我們當天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在這個話題上討論,我第一次覺得可以暢所欲言討論想要討論的話題,且不會被對方評判的同時,還能收穫不同的觀點,有種“如獲知音”的感覺。
 
工作好幫手
 
除此之外,我也學會了將它融入到我工作中。這一個月來,我已經用ChatGPT完成了三份各三四十頁的計畫書、四篇中英文新聞稿、還有各種邀請函和電郵撰寫、文案編輯以及協助構思不同活動的主題。
 
ChatGPT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可惜,我現在還停留在淺層的文字使用,其他進階作用還在探索中。
 
3月23日,OpenAI添加了插件,ChatGPT終於可以聯網了,也就是意味著它不僅可以自己瀏覽即時網絡信息,還能和網站互動。用OpenAI的話說,現在,其他服務都成了ChatGPT的“眼睛和耳朵”。
 
可以想像,現在的ChatGPT已經變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生態系統,AI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恐懼與抗拒?何不讓它為己用
 
作為一名的市場人,我真切體驗到ChatGPT的便利,讓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
 
當然,社會上對於ChatGPT的強大還是產生出了各種恐懼和抗拒的聲音,最強烈的是擔憂未來被人工智能取代。
 
的確,世界在極速變化,而已有明確的事實擺在眼前,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使用AI替代部分工作。
 
根據美國《財富》雜誌網站,一家提供就業服務的平台對1,000家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近50%的企業已經在使用ChatGPT,30%表示有計劃使用。而在已經使用的企業中,48%已經讓其替代員工工作,具體工作包含:客戶、代碼編寫、招聘信息撰寫、文案和內容創作、會議記錄和文件摘要等。
 
經過使用ChatGPT後,我深知它的強大功能,與其害怕和抵抗它,倒不如學會利用它,並讓它為自己所用。畢竟,直到現在這個階段,ChatGPT還是作為工具,因為它更多的是通過現有的信息、樣本和數據去學習、總結和預測。
 
人類獨有的創新和創造力是無可取代的,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善用這些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吸收精華資訊,並運用個人的獨特創意實現創新。
 
我相信,將人類的創造力與人工智能的效能相結合,是實現更高效能和更有價值成果的必經之路。
Facebook
WhatsApp
Threads
X
Email

來自作者

過往刊物

Living and Arts Magazine

現已發售 NOW ON SALE

KNOW MORE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