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參觀了英格蘭西南部的布里斯托爾市,參加了我的侄子的畢業典禮。布里斯托爾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大學城,位處弗羅姆和雅芳河的交匯處,那裡有鐵器時代的堡壘山、羅馬別墅、美麗的教堂和鵝卵石舊市場,有超過六十棟被列名的建築物,有些可以追溯到1600年代的悠久歷史。
這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人口約六十萬,與澳門不謀而合。
與澳門乾淨整潔的街道不同,布里斯托爾市大多數街角都有垃圾,破碎的玻璃瓶和滿溢的垃圾箱。街上無家可歸的露宿者數量讓人震驚。白天有很多男男女女睡在超市門外那些骯髒的垃圾袋上或公園的長椅上,有些則睡在草地上帳篷中,旁邊就是如詩如畫的十一世紀建的大教堂。有些露宿者會聚集在一些主要的廣場上;即使在早上,他們的臉孔都充滿了酒精,另一些露宿者則瘦骨如柴,這很可能是吸毒成癮的結果。我們看到偶爾會有警察驅散他們,但不到一個小時後,他們又回到了聚腳點。
在英格蘭的露宿者人數目前創下了歷史新高,過去三年增長了百分之七十三。政府的官方數字公佈,去年秋季的每一個晚上,都有四千七百五十人在露宿街頭,這個數字自2010年以來翻了一倍多。
運動倡導者形容這個上升趨勢為「災難性」的。全國危機與露宿者慈善機構指出,在英國的露宿者數目遠超官方數字,有超過八千人。該慈善機構警告說,這個數字還沒計上另外九千名睡在帳篷、汽車、火車和公共巴士上的露宿者。
造成無家可歸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健康問題,加上經濟房屋的急劇下降,住房福利的削減,對露宿者服務的資金減少,有人說,這是不願意幫助私人租戶的後果。
在歷史上,澳門在露宿者方面也有其親身經歷,最近一次的誘因是戰爭和政治動盪。戰後的圖片顯示,新口岸區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仍未開發,原因是於1950年代初期,大量由二戰期間和大陸改革時期的移民和難民來到了澳門,他們大部分聚居在新口岸區域,並佔據土地進行農耕。
但在和平時期,與英國相比,澳門是幸運的,幾乎沒有任何乞丐,至少在市中心也沒有露宿者的跡象。在澳門居住了超過三十年,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露宿者,除了來自香港的那些輸光了錢買不了船票的賭徒。
但願我們的房屋政策繼續能幫助澳門社會中的不幸者,於社會服務上能投放足夠的支持。至於布里斯托爾市政議會,他們有一份我不羨慕的工作,但我相信,他們要儘快提出改善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