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這世界已夠糟糕了,想不到「一山還有一山低」──新冠疫情(Covid-19)波瀾未止,突然爆發的俄烏戰事又攪動人心,天災加上人禍,不知世界何日才能恢復安好?這些日子,關於俄烏戰事及相關政經歷史的各種分析議論,充斥著各大新聞頻道與社交媒體,筆者突然想到,多年前曾讀過的這本《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Sale of the Century: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Second Russian)此際倒是可以拿出來重讀:無論從軍事、經濟還是國際影響力來看,今天的俄羅斯和當年的蘇聯都難以同日而語,所以,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到底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日子,才來到今天──一如坊間有論者所言“把一手好牌打成這樣”──的局面呢?近三十年的國家轉軌變遷路上,俄羅斯到底做對或錯了什麼?其中又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值得旁觀者及後來者汲取呢?
回望上世紀九十年代,曾是「世界兩極」之一的蘇聯發生轉制巨變,總統葉利欽走上街頭、登上坦克發表演講的場面,成為留痕歷史的經典鏡頭。可是,興奮過後,俄羅斯人民很快就要面對殘酷的現實:盧布貶值、車臣內戰、權貴和土匪橫行……社會轉軌期間的亂局,導致當時亦曾有不少俄羅斯人甚至發出「寧可回到蘇聯時代」的吶喊。
《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的作者克利斯蒂婭.佛利蘭(Chrystia Freeland)曾是英國《金融時報》於這段時間(1995至1998年)駐莫斯科記者站的主任,她此前亦曾派駐烏克蘭首府基輔,因緣際會的她,剛好目睹了這場幾乎是人類歷史最大型的拍賣──俄羅斯轉軌之初,被匆忙扶上台的青年改革派與眾多寡頭做的這場「浮士德交易」──「貸換股」的世紀大拍賣:胸懷理想抱負卻缺乏治國經驗的青年改革派,碰上了頭腦精明又敢冒險的一眾寡頭,在歷史的緊要關頭,改革者沒有抓住機遇,理論實驗的失誤,令俄國社會付出了慘重代價,不但擾亂了新俄羅斯的社會秩序,更令人與人之間失去了寶貴的信任,恰如該書第一章〈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的話都說對了〉中的一個段落所言:「在一個由沒有心靈的鐵皮人所組成的社會中創建資本主義極其困難,無情的市場機制其實是一個極度依賴參與者之間相互信任的有機的體系。可是,當俄羅斯開始創建資本主義時,它的絕大多數公民……已被訓練得充滿懷疑、彼此之間毫無信任感。」一場沒有信任的改革,想成功大概只是緣木求魚。
《世紀大拍賣》於2000年完稿,被《經濟觀察報》評為當年的「最佳商業圖書」,後於2004年出版中文版,可以和這本書對照來讀的,大概可以是另一位同樣親身經歷俄羅斯轉軌的西方記者、曾任《華盛頓郵報》駐莫斯科記者站主任的大衛.霍夫曼(David E. Hoffman)所著《寡頭:新俄羅斯的財富與權力》(The Oligarchs: Wealth And Power In The New Russia,2001),通過這兩本書的交叉視角,也許可以為我們在當下世界的亂局中,找到一連串穿越歷史的預言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