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新一代零售

「去年澳門的零售業銷量總額是6百億港幣。澳門人口是64萬,去年來澳的旅客有3千萬人次,那麼旅客的消費在此佔多大比例?」

這是仲量聯行的零售物業副總監唐偉樂早前在一次澳門英國商會和澳門美國商會合辦的商務午宴上演講時提出的問題。台下諸位有回答百分之八十或七十的,但正確的答案是:只有百分之四十。

你可以想見,當時約百位參加午宴的客人及商會會員對如此低的佔比大跌眼鏡。這說明,有違於「常識」,澳門零售消費的主體其實是這裏的居民。

唐偉樂繼續解釋道,2013年旅客在澳門的平均購物額最高時達到1,000港幣。而這一數據到2015年跌到760港幣,比2011年的旅客消費水平還要低。相比之下,本地居民在購物上的平均花費在2013年高達港幣53,000、在去年也接近港幣51,000。

這些數據無不指出,澳門的「下一代」零售業應該把服務重心從旅客消費轉移到居民身上來。

唐偉樂還提出了一個「實體還是點擊」的問題。實體商店怎樣才能從改善購物體驗上與他們的網上競爭者拉開差距呢?「哪些事情是線上零售業通過網絡無法做到的呢?」

他強調,香港的大商場已通過專注於增值服務而取得成功。這些經驗包括為旅客、尤其是一日遊旅客提供免費儲物櫃服務,好讓他們能放下沉重的行李輕鬆購物;還有免費WIFI, 高檔的盥洗室設施,以及嬰兒保育室。通過收取押金向購物者借出雨傘,也不失為一個鼓勵歸還的巧妙方式。

「研究顯示,這些服務令顧客更願意再次光臨、在店裏待上更多時間,並做出更多消費,」唐偉樂補充道。

他又指,澳門的零售總額在去年前三季度與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一成。其中,奢侈品銷量下滑最多,同期足足減少四分之一。究其原因,是習主席在內地的反腐打貪使得客流量減少並持續削減需求。

然而,也不全是愁容一片。唐偉樂指出,運動服飾、化妝品和輕時尚領域在2015年依舊表現強勁。

總結澳門零售業的健康發展,唐偉樂建議商場運營商和零售商將其焦點從旅客轉換到還未觸及的潛在本地消費者上。隨着澳門的人均收入水平在過去十年連續上漲,這一消費市場也將繼續壯大。

那麼今年本地居民究竟會決定花多少錢在購物上,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Facebook
WhatsApp
Threads
X
Email

來自作者

過往刊物

Living and Arts Magazine

現已發售 NOW ON SALE

KNOW MORE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