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幸拜讀了Union Gaming 出版的最新澳門博彩年鑑(2017年7月號)。這份洋洋186頁的研究報告由其澳門執行董事Grant Govertsen主筆,主要的讀者對象涵蓋投資機構、博彩企業,以及各地政府和行業的觀察家。
雖然報告內容包含多重數據和分析,但對於一個作為行外人的我來說,讀後依然感覺獲益良多。
報告的分析結論指出澳門市場的全面復甦令人鼓舞,當中中場的業務發展趨勢尤為突出,但也有不容忽視的隱憂。“在澳門之外,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日本,並預計日本將於未來十年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博彩國。”Govertsen 写道。(旁註:你知道日本的彈珠機市場在2016年達到300億美元嗎?這個數字幾乎與澳門去年整個博彩業市場的業績相若。日本現時的彈珠娛樂業非常鬆散,但預料將會有更大的增長。)
博彩業的另一重大事件當然要數,將於2020年首次到期的澳門六大博企牌照。
不過,整份報告最令人憂慮的應該是Govertsen 以及他的同僚提出的一套名為“厭倦因素”的新論調。他們認為澳門的博企經營者未能如拉斯維加斯的金光大道般不斷尋求創新。這種取向應該可以追朔到澳門博彩業開放後,尤其是於2004年金沙賭場開張後的十年間,博彩業推崇的金句一直是“只要你能建,他們就會來。”但是時移勢易,此景不再。根據Union Gaming 過去7年來研究中國得出的結論是,內地的消費者,也就是澳門博彩業的主要顧客對象,渴望的是娛樂。
“當他們第一次踏足澳門時,都會對富麗堂皇的娛樂設施和高質素的享受為之驚嘆,更不用說可以合法賭博的機會!但是來過幾次之後,所有這些澳門特有的誘人之處慢慢開始褪色,與此同時,消費者可以在周邊地區找到越來越多同類的選擇。”
同一時間,在地球另一端的賭城拉斯維加斯卻在沒有任何新酒店開張的情況下,投放了61億美元增加娛樂設施。 2017年的拉斯維加斯無論是從外觀抑或是感覺上,比起2007年的拉城都有很大的分別,再和97年比較就更加不在話下。他們不惜花費數以百萬計的金錢投資在非博彩類的娛樂項目,從大型俱樂部到不斷湧現的新餐廳、各類表演項目、劇院等,時刻令城市保持新鮮感和吸引力,持續把遊客量推向新高。
在Govertsen看来,“今天,一位典型的內地遊客,同13年前金沙賭場開張時所接待的遊客相比絕對是更成熟精明和有見識的。他們如今渴望的是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且既要簽證便利,又要交通方便。
那麼澳門應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堅信有鮮明娛樂主題的賭場酒店在澳門是可以非常成功的,雖然這聽起來有點陳腔濫調,但是從威尼斯人渡假村吸引人流的能力以及因此帶來的利潤正好證實了這個理據,雖然此招在拉斯維加斯已經不再新鮮。”
對於中國遊客來說,因為距離近的緣故,選擇亞洲其他國家作為主要旅遊目的地是順理成章的事,而他們通常也很嚮往美國和法國, 提起當中的元素也很有共鳴,娛樂以這兩個國家作為主題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應, 巴黎人酒店的概念亦因此出現。
另一個例子就是座落於橫琴島上的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他們以我個人認為非常殘忍的動物展覽和表演作為賣點,在其運作後的第二年就吸引了750萬遊客。這些西方人完全沒有興趣的主題卻備受中國遊客追捧。Govertsen認為“其實遊客對娛樂項目的質素要求是非常低的,只要是新鮮脫俗的,就能輕易引來人群。但到目前為止,澳門除了提供賭博娛樂以外,自問是否真正有其他新奇另類的娛樂節目呢?”澳門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淪為一個“沉悶”的地方。
Govertsen曾經在華爾街浸淫了12年,主要從事博彩行業的證券分析;在德意志銀行證券公司時負責全球博彩運營機構和博彩電子科技公司的股票證券分析。2009年,他合夥創辦了Union Gaming, 建立和發展公司在亞洲的業務。至今,他是唯一常駐澳門的博彩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