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沒有想過,可持續發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它會成為一個如此熱門的話題?
我們剛剛結束了2021年,這一年受到全球疫情的極大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受到危害,政治和環境動蕩不斷,心理健康問題急劇上升。可持續性與這些有什麼關係?許多我們曾經認為建立在堅實基礎上的世界支柱已經被動搖,開始出現裂縫。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們以一種不可持續的方式生活。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影響著地球,從我們吃的食物到我們駕駛的汽車。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應該吃蔬菜和騎自行車。雖然,我們可以嘗試少吃肉,因為肉食給整個地球帶來了重大的壓力,同時,只在必要時開車。像這樣的小小的改變可以減少我們對環境的影響,幫助我們過上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好吧,但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是否在倡導全面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如何確保我們所採用的策略不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也就是說,一個不斷從另一個系統中吸收物品,然後將其作為廢物釋放的系統?為了充分理解這一點,我們首先需要掌握可持續性這個術語,以及它對我們物種的生存意味著什麼。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表了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也被稱為布倫特蘭報告(Brundtland Report),其中將可持續性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雖然這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實際做些什麼來實現可持續發展,但這是一個可以直接理解和溝通的定義。
1989年,一個名為「自然之步」(The Natural Step)的非政府組織認可了更科學的解釋,該組織的工作重點是理解普遍規律和我們社會生態系統的特點。「自然之步」認為,在構建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基本需求時,應該考慮到不可持續的起源。這種理解也與人類相互之間和生態系統的互動方式有關。「自然之步」指出了我們需要意識到的四個根源,以便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從岩石圈,即地殼中提取大量材料,包括生物圈中稀缺的礦物、天然氣、石油和重金屬,這些都是無法替代的。
我們在大氣中創造和積累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的速度超過了自然過程對它們的分解。
我們通過過度採伐樹木和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從物理上限制了大自然運行自然循環的能力。
我們為世界各地有需要並努力滿足其基本需求的人們製造了障礙,如支持剝削工人的企業。我們可能在間接幫助一家公司的同時,也造成了其員工的惡劣工作條件,使他們無法實現自己的基本需求。
有了這個可持續發展的概述,很明顯,以任何方式生活在不可持續的狀態當中,都會成倍地侵蝕和破壞大自然的自然循環。
澳門目前在可持續性方面做了什麼?根據《2021-2025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政府宣佈,它致力於將澳門變成一個「低碳排放中心」,遵守中國的環境目標,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更個人的層面上,我們都能做些什麼呢?第一步是瞭解您所處的位置和您的實際碳足跡。嘗試去:www.footprintcalculator.org,並從那裡開始。瞭解你的基準線,測量它,並採取行動
如果您想接受一個更可持續的系統,但不知道如何做,可以嘗試遵循以下幾點。(1)節約能源;(2)少吃肉;(3)使用可重復使用的解決方案;(4)無紙化;(5)採用可再生能源;(6)回收和Upcycle升級改造;(7)自己種植農產品;(8)節約用水;(9)購買公平貿易商品;(10)少開車,儘量拼車或坐公交車通工具;(11)減少食物浪費;(12)穿可持續的衣服;(13)使用環保清潔產品。
可持續發展從一個腳印開始,所以要邁出第一步!要有勇氣和膽量。不要被壓倒,一步一步來。我們的造物主為了人類的更大利益給了我們良知。讓我們好好利用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