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澳門是最適合創作「暗黑系」故事的地方──想一想這城市的聲色犬馬和紙醉金迷、黑與白沒有絕對的界線、是與非也似乎是操弄於指掌間的不定概念……當然,再揉合這座城市裡無處不在的各種水平及層次的「烏龍」、「馬虎」特色,如果寫成小說或拍成電影的話,大概會是一種混搭「塔倫天奴 + Mr. Bean」的「暗黑系搞笑」風格吧?可是,說起來也覺得奇怪的是,在本土文學或影視的書寫方面,以上述這些作為題材或方向的創作卻少之又少。因此,李宇樑的這本小說集──《狼狽行動》(中國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就更顯得特別了。
在澳門劇場界,「李宇樑」(Lawrence Lei)算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身為本地老牌劇團──曉角劇社的創辦人之一,他縱橫澳門劇場,從事編導多年,編寫、執導了大量的精彩作品,而除了澳門,更在港台、內地及海外不斷上演。近年他開始涉足小說領域的創作,2008年獲「澳門中篇小說徵稿」的《上帝之眼》就以賭場閉路監控室的「上帝之眼」為隱喻,講述了一個以澳門的「賭業」為背景的跨域奇情故事。
而這一次他在小說集內的點題故事《狼狽行動》裡,描寫了一群在澳門高樓價現狀下置業無望的小市民,以「踐行社會公義」的名義,策劃綁架城中地產富豪賈仁,以達成眾人的「置業夢」。這是一個有港澳特色的「羅賓漢」式劫富濟貧故事,而我認為這篇小說最可貴的地方,是書寫了在澳門這座看起來五光十色的富貴賭城裡,一群掙扎求生的小人物:他們有事業情場皆失意的劇場編導、有兒子患上絕症的小學教師,還有粗俗的酒店領班、失婚的中年音樂家,以及打算賺筆錢返鄉下的外勞妹……可以說,作者運用手中的一支健筆,為近年在高速發展大潮下隨波逐流的澳門,拍了一張「快照」──記錄下這群必將淹沒在「大論述」歷史洪流裡的「小人物」心聲。
在小說裡,李宇樑沒有採取固化的「政治正確」意識形態立場,也沒有佔據道德高地來向讀者說教,而是專心創作出一幕幕的黑色荒誕場景:指揮綁架行動的首領是開工不足的劇場編導,他發揮所長,在劇場內指揮「綵排」綁架行動,以求萬無一失;還有當眾「綁匪」完成綁架行動後,卻因塞車而無法將人質送去藏參地點……種種貌似荒誕、但發生在澳門卻又似合情合理的場景設計,令澳門讀者們笑中帶淚、感受複雜。所以說,怎樣的社會就會孕育怎樣的文學──一個社會的變遷流轉,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其文學創作之中。而《狼》在幽默荒誕的表像之下,還探討了如自我價值實現、土地正義、族群融合等諸多社會議題,搞笑之餘,亦非常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