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本地編劇王智豪結合了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兩篇作品《鼻》及《龍》,寫成了《天龍》這份劇本。經過多年後,王智豪向當時有欣賞過這套作品的許國權透露自己有意重寫《天龍》。適逢今年是芥川龍之介出道一百年,於是二人就希望把原本40分鐘的劇本延長至90分鐘,由許國權擔任導演,讓《天龍》重現舞台。
由於編劇在經過20年後實在有太多意念希望與觀眾分享,所以新版的劇本比原來預期的更長。於是導演就需要在排練期間不斷精簡劇本。雖然許國權在整個過程中都有向編劇報告自己刪減了甚麼,但他就笑說害怕王智豪在看完最終成品後會忍不住對他動粗。
說到是次演出中的特別之處,不能不提舞台的設置形式。導演解釋說,一般的正劇就是有一個鏡框式舞台,演員與觀眾之間被一道看得穿的『第四道牆』隔開。但《天龍》的舞台是讓演員深入觀眾之中,讓兩者之間有一個緊密的關係。例如在唸台詞時,演員可能會突然與觀眾對話,因此就與一般的正劇有所不同。
另外,由於許國權本身比較偏愛一些黑色喜劇,而《天龍》這劇本也帶有一點喜劇元素在內,所以導演就決定把劇中的喜劇感提高,又將一些角色更加小丑化。同時,他亦認為這次演出為演員來說難度其實比較高。
「演員一個人要演兩個角色,而且兩個角色的身份天南地北。例如有一位演員同時要演一個30歲、性格巴辣的小販和年屆六旬的高僧……我覺得自己這次開了很多難題給自己,在選角時專門選一些與角色不相似的演員。因為我想整套戲都有種古怪的味道,於是就做了一些古怪的選擇。」
許國權說在《天龍》中,演員要顧及四面的觀眾外, 還要對自己在舞台上的位置十分敏感,而且由於演出的不是平時會做的角色,因此需要有突破自我,其難度可想而知。
除了開難題給自己和演員外,導演也為是次合作的音樂設計陳蔚風及形體指導莫倩婷帶來了不同的挑戰。
由於詞彙的不同,所以導演一般都很難與音樂設計溝通自己的要求。許國權在與陳蔚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只能說希望音樂「有點日本的味道,但又有現代感,並且帶有點瘋狂」。但他說陳蔚風很包容、十分願意聆聽,盡力造出他想要的效果,這令到作為導演的他十分感恩。
陳蔚風則表示,雖然《天龍》是一套正劇,但當中出現了不少「超自然」的劇情,並不是純粹的正劇,所以比一般的正劇有更多空間讓他做音樂。
至於擔任形體指導的莫倩婷,其實開始的時候不太明白為何會被找來指導演員。但當與導演交談後,她發現導演並不希望以一個正劇的方式去排這一套戲,並且對於某些場景有着自己特別的解讀,而這個合作的有趣之處,在於她如何通過演員的身體去實現導演想要的情境。
但莫倩婷並不希望由她去編排演員的動作,而是通過一些工作坊以及與演員的溝通來一起共生出他們的演出,希望帶來一個更「有機」的效果。
想知道一條潛藏廿年的天龍將如何升天,就不能錯過這場在南灣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的演出。
演出日期 :
2017 年 4 月 6-9 日 20:00
2017年 4 月 8-9 日 15:00
2017 年 4 月 10 日 20:00(加場)
戶外片段演出:
2017年 4 月 16 日 15:30, 17:00
白鴿巢公園,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