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達十六浦索菲特大酒店六樓,就能聽見一個女聲正在用普通話重複數字。房間內,女拍賣師在舞台上一一展示錢幣,座下大約六十人,紛紛舉起號牌出價。門口,一名警察謹慎地監督著整個過程。這裡是冠軍拍賣公司舉辦的澳門錢幣春季拍賣會——張南琛中國錢幣收藏專場。是次拍賣會總成交額達數千萬美元,創下新高,這也標誌著澳門在世界錢幣拍賣領域贏得了一席之地。
屏幕上依次顯示了123枚待價而沽的拍品細節,以及每位買家的出價。在場的參與者中,有志在必得的藏家,也有在坐席後方專注社交和美食的人。更有收藏著通過電話委託的方式遠程出價。參與者幾乎都來自中國大陸。
一位叫Kevin的競拍者和朋友坐在一起,他手中的拍品名錄停留在自己鐘意的錢幣那一頁。他以令人驚訝的輕鬆語氣說,願意為這枚拍品出價二十萬美元。起拍價是三萬美元,所以他信心十足。他在深圳出生和長大,現在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修讀數學和經濟學。今年二十歲的他表示,對古錢幣的興趣始於四年前。
「這是我的一種需求,」他說話有明顯的美國口音。「收藏是為了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而歸根結底是對物品的佔有。收藏就是為了滿足我們佔有物品的需求。」
為這次拍賣會,Kevin專程來到了澳門。他表示自己並不想轉賣這些錢幣或賺取利潤。「那不是我的目標,」他強調說,「我只想買到我喜歡的拍品。」
與此同時,拍賣會入口處,Ian正靠在門框上與朋友聊天,但他並不是買家。他從上海趕來參加澳門參加拍賣會,因為他的僱主正是為此次拍品估值的公司——美國NGC公司。
「我們在分析拍品狀況後對它們進行評級,然後以此來評估每枚錢幣的價值,」他解釋說。在這位專家看來,目前的市場條件可能會令到錢幣的價值繼續上揚,因為這些錢幣非常稀有,保存狀態良好,且來自著名藏家。
針對中國人的錢幣收藏熱潮,Ian表示,「疫情之後,錢幣價格上漲了很多,幾乎漲了三倍。因為邊境關閉,很多人無處投資。此外,評級公司還能保證拍品中沒有贗品。」
「人們瘋狂地進行投資,」他說。「價格在上漲,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參加錢幣拍賣會,他們不是熟客,對錢幣並不熟悉,但看到市場價值成倍增長,也想投資。」
另一位買家Hongrui來自上海。他今年二十六歲,從十一歲起就對錢幣收藏產生了興趣。他計劃競拍一枚曾經在台灣流通的一元面值錢幣,並願意出價到十萬美元。
和Kevin一樣,Hongrui說並不想轉賣錢幣獲利。「我會把它放在我的辦公室欣賞,」他說。不過,在遙遠的將來,「我可能會嘗試轉賣。」
房間另一端是買家Grandby,腳上還穿著索菲特大酒店房間的拖鞋。兩天前,他從成都來到澳門。他說,在英國謝菲爾德學習金融後,他現在開始涉足古錢幣買賣。他已經在一枚錢幣上投資了76萬美元,另一枚則花了他38.5萬美元。
「也許在未來,三四年後,賣出價能漲到我現在買入價的兩三倍,」他說。他的父母也是收藏家。「這就是未來。我們必須更關注拍賣,因為這一領域在不斷增長。這就是為什麼這裡吸引了這麼多年輕人。」他的注意力回到了舞台上,拍賣師正在逐一介紹拍品,念出不斷攀升的出價金額。
此次拍賣會上的拍品均是中國最大的錢幣藏家之一——張南琛的收藏。張南琛在20世紀70年代從工作多年的紐約回到家鄉上海,開始專注錢幣收藏。他的父母早已是知名錢幣藏家。今次在澳門拍賣的中國錢幣主要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珍品。
冠軍拍賣總裁周邁可表示,「張南琛出身於中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是知名收藏家。他的二叔公是國民黨元老,被孫中山稱為『中華第一奇人』。張南琛家族擁有大量財富,其岳家也是中國最有名的金融家族之一。」
拍賣環節結束後,周邁可自豪地宣布,此次拍賣會總成交額近二千萬美元(約1.6億澳門元),打破了錢幣拍賣會的記錄。
其中一枚宣統三年(1911年)大清銀幣長須龍壹圓銀質樣幣的成交價達到了1,344,000美元,摘取成交價格桂冠。這枚銀幣直徑三十六毫米,重26.51克。周邁可表示,其成交價格之高主要歸功於拍品的良好保存狀態。
周邁可也談到了最近掀起的錢幣收藏熱潮,並舉例說,去年11月,一枚與今次拍出的宣統銀幣類似的錢幣大約可以賣到31.2萬美元,而現在價格已飆升至134萬美元。
「由於疫情影響,投資錢幣的人更多了。再加上有評級公司的量化及辨偽,我們的拍品比起許多其他藏品更有保障,買家更安心。買家非常信任我們,很多人甚至通過電話委託出價競拍。」
冠軍拍賣公司自2014年起開始在澳門舉行拍賣會,在過去七年中已舉行過八次錢幣拍賣會。周邁可表示,下次現場拍賣將於11月再次於澳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