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2010年來到澳門時,吳衛鳴是我最先聽過的名字之一。那年我一月來到澳門,而吳衛鳴就在一個月後接掌澳門文化局。我記得當時的報紙頭版就是他的照片,以及本地藝術人的一些正面評價,還有對於他及他被委任的興奮。
七年之後,吳衛鳴的局長任期將要完結,讓他可以回到自己的畫作和研究工作這兩樣他最愛的事情那裏。CLOSER有機會與他坐下來好好聊一聊他在任這段期間的大小事、他對澳門這個城市的看法和他的藝術創作。這實在是很值得讀的一篇訪談。
為我和很多人而言,吳衛鳴在過去幾年都扮演着澳門文化一面的代表。這也當然把很大的責任放到他的肩上,特別是當這個城市中每個人都想做一些「有創意」的事,或者開始一些「企劃」,而這個城市也需要學會如何公平地分配資源、該支持甚麼、放棄甚麼、投資甚麼或不投資甚麼。
總括而言,吳衛鳴作為文化局局長的表現其實不錯。他令到整個文化界更有活力、創造更多支持本地藝術家及藝術團體的計劃、開設新的展覽場地及圖書館、繼續印刷及支持一些刊物的印刷,當然還有為其他藝人立下榜樣-一個人不一定要牽涉於政治之中。但如果他們願意,並覺得自己可以供獻一分力的話,就應該挺身而出。
其實很難不把吳衛鳴在文化局這七年當成是在履行一個使命。他自己也說:「是我自己的選擇。這不是一個犧牲。」在與CLOSER的訪問中,他說出了這簡單有力的一句,解釋他為甚麼做這事,以及為甚麼他決定把自己的藝術家生涯暫停,投身於公職之中。
現在,他的文化局將要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在點出吳衛鳴在任期間的供獻及成就的同時,也不可把問題隱沒過去。新中央圖書館、澳門文學館、從民政總署轉移到文化局的職能、在澳門文化遺產附近那些不斷而強大的發展壓力,這些都是未來幾年需要關注的事項。
要為吳衛鳴找一個接班人實在不容易,但對比起一個政府、一個社會或者一個城市的存在,身在其中的人其實都像是過客。澳門的文化界實在需要感謝吳衛鳴,並在他的成就的基礎之上,努力實現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