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位在澳門接觸的本地導演是許國明Vincent,當時我到他家裡採訪,認識這位自強不息的電影製片人。他對電影的熱愛,可以從他瘋狂地收藏數百張老翻碟說起;入行前,他已對史上最令人懷念與敬佩的導演如塔可夫斯基、安東尼奧尼、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做足功課。
當時,Vincent說了一句令我印象難忘的話:「我們不能等政府,才開拍電影。」
作為一個藝術家,真的不應該等政府「開飯」。許多藝術家以反政治題材創作,很多時,他們走與當代公民社會相反的路,而且做到了,也說明了是有可能的。
不過,大家都知道,半專業水準的電影製作,也需要動用頗大的資金。本澳的電影製作人也需尋求社會各界的資助,以完全他們的製作。在澳門,電影業還不成氣候,拍電影也沒錢賺的。把話再說清楚一點,即從事電影製作的人,也是需要糊口,因此沒有補貼,就沒法開拍電影。
澳門文化局剛剛推出首次資助電影拍攝的計劃,這是重大的一步,哪怕有人指出當中有不善之處。而現在,我們要作出嘗試,希望「船到橋頭」。
今期《特寫》走訪本地不同的電影協會和企業,見識到他們的傑作。還有本刊之前採訪過《再見澳門郎》,該片由João Pedro Rodrigues和João Guerra da Mata共同攝製的,曾於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中作巡迴放映;也有徐欣羨的拍攝作品,於「澳門製造」電影比賽中勝出。又如本地團隊「影視製作」中的António Caetano Faria,也盡力提高澳門視頻製作的質量,還有VAFA國際電影節;今個月,更有「動畫大放送」。此外,澳門文學節「雋文不朽」(兩年前由《句號報》創立,明年將繼續舉行)不但是文壇的盛事,更將一如既往帶來好的電影和電影製片人。
澳門,擁有一段令人嚮往的歷史,而令人期待的未來,仍有很多撲朔迷離的地方。一切一切,都只是在等待扛著攝影機的說書人出現,發掘小城獨特之美,也在此為之祝願,期待大作的出現。
附: 接手《澳門特寫》主編之位,是我人生一大挑戰,但我深信,有我身後團隊上下一心的努力,我承諾,定必做到最好。由今期起,《特寫》將增設一系列新的專欄,就城中潮流設計、美酒佳餚、房地產、時事作評論,務求令您耳目一新。此外,也加入了城中名人一問一答環節,率先由本地藝術家朱焯信打響頭炮。在未來,無論紙版或網上媒體,本刊將加入更多精彩內容。不妨到本刊網站一睹全新面貌 www.macaucloser.com。敬請時刻緊貼《特寫》,保証精彩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