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探索

Jason Wordie 是駐香港的記者、歷史學家和作家。
by

ANDRE VINAGRE / 譯 DAISY WONG

Jason Wordie 是駐香港的記者、歷史學家和作家。他擁有香港大學歷史學學位,研究重心是鄰近香港的廣州及澳門。十一年前,他出版了《Macao, People and Places, Past and Present》(暫譯《澳門:人與地,今與昔》)一書,專門介紹澳門歷史。去年12月, Jason Wordie在澳門葡文書局舉辦的活動上介紹了這本書的第二版,回顧自己於1980年代末首次到訪澳門的經歷,探討澳門的獨特之處以及吸引他不斷重訪的魅力。

你在1988年第一次到訪澳門,之後又多次重返。澳門為何如此吸引你?

一開始,我就覺得澳門的迷人之處在於其豐富性、深度及廣度。在如此細小的地方,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歷史脈絡。幾米的範圍之內,可以看到十六世紀的日本、十七世紀的果阿及馬六甲、以及從明朝到民國時期的各種中國元素。這裡歷史悠久,層次豐富,建築遺產、人物、美食,各種層面都豐富多彩。因此,我一直對澳門充滿興趣與好奇。當然,初次來到澳門時,香港人對澳門的一般印象只與博彩相關,所以有人不相信我去了澳門卻沒有去賭場。當我談到澳門的教堂、砲台、廟宇時,人們會難以置信地看著我,好像我瘋了,或者在說別的地方。所以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再和其他人分享。這也是好事,讓探索澳門變成了專屬於我自己的樂趣。我獨自來澳門,讀我想讀的書籍材料,到處閒逛,或者視乎時間安排住上一兩晚或更久。每次從澳門回到香港時,總有不同的收穫。

回到1988年,你對澳門的第一印象如何?

我幾乎是立刻就被迷住了,意識到澳門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並不像很多香港人說的那樣,可以一日之內看完所有,沒有必要再來。這種說法是徹頭徹尾的誤解。我對澳門的第一印象是,更多精彩有待發掘。像任何珍貴的關係一樣,需要時間去培養、發展、探索和找到正確的方向。我在澳門過夜的第一晚住在歷史悠久的峰景酒店。那段奇妙的經歷讓我難以忘懷,當時酒店下面還沒有填海,甚至根本沒有人聽說過填海計劃。天色已晚,遠處仍有魚兒在嬉戲。酒店有一種老舊但迷人的氣質,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獨有令人
沉醉的氣氛,就像澳門的其他地方一樣。它與我產生了共鳴,持續至今,從未消退。

與今天的澳門相比,你注意到澳門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疫情期間旅行受限,有三年半的時間無法來到澳門。再次回來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積極的變化。一些曾經衰敗不堪的老建築煥然一新,新中央酒店就是一個例子。修繕翻新之外,我一直很喜歡的古
老元素仍然完好留存,例如砲台或基督教墳場周圍的寧靜角落。三年半過去了,這裡的色彩、樹木、一切都沒有改變。看到這種延續性,我感到非常高興。當然,在其他區域,娛樂場和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但我忽略了這一點。這是我有意為之的選擇,因為我對此不感興趣。從來都是如此。

你是否注意到社會、建築或文化遺產等方面的變化?

現在人們的遺產保護意識顯然大有提高,也有更多的預算,因為意識與資源是緊密相連的。人們對文物保護有興趣固然很好,但如果沒有研究、出版物、建築物的修繕以及知識的普及,就無法真正取得成效。因此,隨著政府收入的增加以及整體經濟的繁榮,有更多資金可以用於保護、出版等方面,就能夠更好地進行遺產保護。反過來,這也讓公眾更廣泛、更深入地認識到澳門的獨特魅力。最初我來澳門的時候,確實沒有很多人知道或關心遺產保護。我想,不關心是因為不知道。但現在他們知道了,他們在乎了。

你的《澳門:人與地,今與昔》一書聚焦於澳門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我專注於所有這些,歷史、建築、人。正如書名所示,我關心的是人與地方,過去與現在──美食、文化遺產、建築物、起源。遠在國際城市的概念興起之前,澳門就是一個國際城市了。書中還談到了澳門與中國的連結,以及中國當時的面貌。這是一部層次豐富的社會、文化和政治史。此外亦涉及了經濟史。我不會迴避這樣的事實:在澳門的大部分歷史中,從事的都是其他地方不願意做的工作和生意,毒品交易、賣淫、人口販賣、童工等等。我不會忽視這些。看著美麗的古建築、猜想過去一定很美好,這太草率了。其實並不是,對很多人而言事實並非如此。

談及文化遺產,你認為近年來本地政府的保護工作做得好嗎?

當然。很明顯,政府投入了很多錢,而且還會投入更多。這些顯然都是由澳門以外的力量所推動的。當中央政府提到澳門需要多元化發展而不是單純依賴博彩業時,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當中有一些口惠而實不至的情況,但在我這個局外人看來,起碼有真正嘗試去思考:「好吧,這有甚麼深意,如何實現?如何利用這一點來令地方整體受益?」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澳門應該正在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你認為澳門最需要保留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保留一種與別不同的感覺,即澳門是不一樣的,而這種不一樣的感覺正是其優勢和價值所在,無論是對澳門本身還是對中國而言都是如此。澳門的重要性就在於這種差異性。認可這種差異性是好事一樁,可以而且應該成為一種優勢。這似乎是越來越受關注的主要問題,其作用非常積極。

你如何看待澳門融入大灣區以及橫琴等項目?這會否使澳門失去其本質特色?

不會,絕對不會。只要澳門能在更加融入大局的同時保持其與眾不同的特性。橫琴的發展實際上是令澳門變得更大,擴大了澳門的規模。同樣,澳門在葡語世界的地位亦被內地認為非常重要。澳門是連接安哥拉、莫桑比克及巴西的橋梁,這是一個獨特優勢。因此,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此消彼長、我贏你輸的問題。恰恰相反。

去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你如何看待澳門在這期間的發展?

25年是不短的一段時間,在這期間,有挑戰,有進步,亦有退步。這是一個摸索方向的過程,因為對於特區——香港亦是如此——這是全新的實驗。當然,在任何新實驗中,有些做法可行,有些則不然。就像第一次嘗試按照食譜烹飪一樣,有些菜會很美味,有些則只能被扔掉。這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
程,也是穩步前進的過程。


你如何想像2049年的澳門?

很難想像。除了可以有信心地預測,某些在過去25年沒有改變的事情,例如歷史遺址,將來亦不會有顯著改變。在經濟和城市面貌方面,更是很難預測,因為如今與 25 年前的情況已經大相逕庭。對我來說,在香港新界搭巴士到達一座人工島,然後駛上大橋去往另一邊的澳門,在 25 年前絕對是瘋狂至極的想法,那是澳門是一個乘渡輪才能去的地方。而現在我已經很久沒有坐過渡輪了。這種變化太難預測了。

Facebook
WhatsApp
Threads
X
Email

來自作者

此類別更多的

專欄

廣告

廣告

廣告

過往刊物

Living and Arts Magazine

NOW ON SALE

KNOW MORE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