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型國際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Art Macao), 開創了澳門“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展現模式,一個嶄新的城市文化旅遊品牌正在形成,在澳門掀起一股當代藝術的熱潮。
2021年7月至10月,“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面世,政府部門、企業及各地藝術家,以“因創造而美好”為主題,為市民和遊客帶來多元視覺藝術體驗。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設有主場展、度假村及酒店特展、創意城巿館、公共藝術展、本地作品徵集展以及平行展等板塊,匯聚全球妙思創意,提升世遺名城的美譽度,重塑後疫情時代崇尚美好的人文精神。
展覽主場將由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杰教授策展,圍繞“全球化的進與退”這個世紀命題進行探索,分“媽祖的夢”、“利瑪竇的記憶迷宮”和“全球化的進與退”三部分,在全球化和個人、生活與夢想、遠和近、安全感與幸福感等方面作出反思和探討。此外, 展覽也呼應澳門的地理和文化身份,呼應全球化來臨的這一刻,帶來本地與全球藝術觀念的一次深度對話。
以城市為經,以創意為緯,“藝文薈澳”從國際大師到本地名家,從美食之都澳門、文學之都南京、設計之都武漢到媒體藝術之都林茨,凝聚多個創意城市的特色人文精粹,澳門將再度成為藝術創意的大觀園。
今年7月至10月,澳門以創意聯繫全球,感受心動之美,世界因創造而美好,因創造而進步。
主場展
以 “全球化的進與退”為主題,分為 “媽祖的夢”、“利瑪竇的記憶迷宮”和 “全球化的進與退”三部分。三專題共邀請近二十個國家及地區,超過四十位內地和國外藝術家參與這場關於全球化和個人、日常生活與夢想、遠和近、安全感與幸福的展覽。參展藝術品逾一百件/套。澳門是中國的青花瓷重要中轉站,也是經歷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城市,同場展出澳門博物館和澳門藝術博物館五件/套外銷瓷重要館藏。


媽祖的夢
“全球化進與退”的第一章,介紹明朝時期中國外銷瓷經澳門轉運至日本、東南亞和歐洲等地;中華文明透過外銷瓷和其他貿易商品走向世界,將 “媽祖的夢”向外傳播。本主題滙集了經澳門轉運的明清外銷瓷、葡萄牙藝術家以Azulejos瓷磚傳統與當代創意相結合的作品、中國和中東藝術家的青花瓷新作、以及作為這一夢想內在基因的水墨精神的現代闡釋。
16.07 – 15.08
星期二至日10:00 – 19:00
(18:30 後停止入場)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
• 公眾導賞 | 星期六及星期日
15:00 – 16:00, 16:15 – 17:15


利瑪竇的記憶迷宮
當年,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先抵達澳門,繼而進入內地傳教,同時把西方文化和技術帶入中國,並向中國人展示古羅馬時代演說家中流行的記憶術 “記憶宮殿法”。本專題展示五百多年來,西方世界的中國觀,在不斷認知、顛覆、重寫下,最終仍然只是載滿文明的記憶迷宮。
16.07 – 15.08
星期二至日10:00 – 19:00(18:30 後停止入場)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


全球化的進與退
2020年全球爆發疫情,人類自1980年代以來急劇加速的全球化進程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全球化似是突然被按下“暫停”鍵。全球化是問題的起源,也將是問題的解決方案。由於全球化已不可逆轉,現今的世界問題,亦只能以全球治理模式來求解。而“藝術”擺脫意識形態偏見的本質確立了它在全球治理中的價值。在這悲慘“疫”境中,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並沒有停止努力,沒有停止創作,為似是絶境的疫情環境下的世人開鑿新的心靈通道。“全球化的進與退”專題是對前兩章的傳統和記憶作出清理。
16.07 – 17.10
星期二至日10:00 – 19:00(18:30 後停止入場)
澳門藝術博物館一、二樓
特展
度假村及酒店企業銀河娛樂集團、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美高梅、金沙中國有限公司、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永利澳門有限公司以及南光(集團)有限公司繼續攜手呈獻多個精心策劃的特展。


傳情・傳承 – 鋼藝柔情塑我城
馬來西亞藝術家鄧文建以巨型金屬藝術裝置,呈現澳門豐富多樣的文化古蹟、建築、昔日行業、節慶活動等,以其風趣幽默的漫畫風格塑造出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風貌。
20.07 – 31.10
銀河娛樂集團
銀河藝萃 (澳門銀河™綜合度假城 時尚匯購物中心一樓1067-1069號舖)


海洋
《海洋 LA MER》藝術展將於澳門其中一個最標誌性的場地—水舞間劇院內舉行,展出的作品均為是次藝術展特別度身設計,參與的藝術家包括錄像藝術先驅 Ange Leccia、著名作曲家 Thomas Roussel、植物雕塑家東信康仁 及靈感創作大師弗蘭克・德頁。 由 Ange Leccia 創作的“海洋 (LA MER)” 記錄了無數海浪由形成至拍岸之間川流不息的潮汐。 觀眾可以透過 Leccia 超凡的角度,感受到海洋的韻律、聲音、色彩以及瞬息萬變的形態,從而展示海洋如何為一眾藝術家帶來無限的啟發。
16.07 – 31.10
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
新濠天地水舞間劇院


甦醒
通過甦醒之獅的意象,邀請知名藝術家薛松,劉國夫和洪易以 “獅”為靈感進行全新創作,包括《美獅家族開派對》公共藝術,以獅子多元面貌釋放歡樂與正能量;同時首次呈獻 “美高梅主席典藏”多件東方根性與前瞻性共備的當代作品,彰顯自信自豪的文化認同及大國氣度,因創造而邁向新里程。
16.07 – 31.10
美高梅 MGM
美獅美高梅視博廣場及金獅大堂
公眾導賞服務每天11:00 – 19:00


金沙陶瓷計劃:無限超越——國際當代陶瓷藝術展
展覽靈感源自當今世界的氛圍,由國際知名陶瓷藝術大師兼策展人鄭禕女士匯聚二十多位國際殿堂級和新銳陶藝家及藝術機構,深入探索陶瓷藝術與科技之間的聯繫,觀眾更可在參觀展覽過程中與部分作品互動。
15.07 – 31.10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藝.創.新境─多維想像蛻變 破格時代體悟
“藝.創.新境”系列藝術展覽包括 “繾綣中西——澳門本地名師藝術展”、 “遊園世外——劉慧德藝術展”,展示多位本土藝術家風格各異、中西融匯之藝術作品,帶領觀眾從多維角度欣賞藝術,啟發無限想像。
21.07 – 31.10
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
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澳門新葡京


鏡像大千 —— 大師經典
展覽由 “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和“生命鏡像——朱樂耕的當代陶藝”組成,都是國寶級別的藝術瑰寶。前者是張大千親自設計的最後一座園林的攝影,由攝影家胡崇賢拍攝,上配張氏親筆題識,以全新媒介詮釋了中國文人獨有的美學意境。後者除了展出朱樂耕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時所創作和展示過的陶瓷精品外,還包括了其以澳門城市精神為靈感的陶瓷裝置,磅礡氣勢,震撼人心。
17.07 – 31.10
星期二至日
12:00 – 19:00
永利澳門有限公司
永利澳門及永利皇宮


中國沈繡藝術展
本次展覽選擇沈繡作為主題,一方面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體現央企的文化擔當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將沈繡這種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借用是次展覽平台,真正實現 “走出去”,讓更多世界各地的觀眾以及澳門的市民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23.07 – 23.10
08:00-22:00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
創意城市館
“藝文薈澳”首設“創意城市館”,凝聚多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包括澳門、南京、武漢及林茨的特色人文精萃。展覽自7月23日起分別在澳門當代藝術中心・海事工房1號、塔石藝文館及望廈山房呈現各城市的無限創意,展現當代藝術之前沿魅力。


澳門:美食之都 ── 起筷!
是次展覽一共展出十六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共同探索“飲食”對社會和歷史的相互影響,主題從個人經驗、故事、時間、場所、飲食潮流到本地歷史,媒材包括畫作、攝影、裝置、聲音裝置和影像作品。正如展覽名稱由動詞 “起”和名詞“筷”所組成,藝術家的精神亦體現在這個行動狀態之中——如何在自發性的起動下不斷的實踐,在不同文化的差異中思考,從而引發出新的構想。
23.07– 03.10
10:00 –19:00
澳門當代藝術中心・
海事工房1號


南京:文學之都 ── 開境
南京作為一座文學之都、創作之城,其文脈持續綿延長達1800年。是次展覽命名為“開境”,將展示南京數十位傑出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和藝術家的作品,涵蓋手稿、書法、紀錄片,此外還引入朱贏椿蟲子畫展、丁成藥店、馬鈴薯兄弟的作家肖像照以及小型書展等特別項目,讓觀眾通過與展覽的互動,打開及進入南京文學之境,感受南京文學的新境界,同時借助南京作家的文學之眼,重新打量生活之境。
23.07– 03.10
10:00 –19:00
塔石藝文館


武漢:設計之都 ── 共情
是次展覽以微觀的視角聚焦宏大歷史事件中的個體,並圍繞個體與集體、人與社會、個體之間的奇妙連接而展開,最終落腳到人性最耀眼的靈光——共情能力。武漢作為疫情“震中”的城市,現已煥然新生。回望過去,一切關於宏觀層面治理能力的討論似乎都顯得蒼白和不合時宜,武漢館願意向觀眾呈現城市中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經歷,訴說一段段因為情感連接而發生的動人故事,展示一幅幅用藝術勾勒的願景。
23.07 – 24.10 | 10:00 –19:00
望廈山房


林茨:媒體藝術之都 ── 接合點
在媒體藝術和設計實踐的領域中,大量以界面(Interface)為媒介的藝術作品逐漸湧現,其中一些側重揭示人無處不被關注的背後所產生的問題。是次展覽將展出多位來自媒體藝術之都奧地利林茨、活躍於數字藝術界的知名媒體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多樣化的媒體藝術形式展示人機關係,帶領觀眾尋找界面的形態和意義,從而思考它對人類存在的影響。作為舉辦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媒體藝術活動之一的城市,林茨具有國際視野,並大力推廣創新思維的媒體藝術教育。
23.07 – 24.10
10:00 –19:00
望廈山房
公共藝術展
本次“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設有6件公共藝術作品,在多個社區呈現來自中國內地、泰國、阿根廷、埃及、意大利藝術家的創作。 作品以“幸福技術”為主題,討論在疫症時代中,藝術如何作為一種技術為人類創造幸福和美好。
塔石廣場
意大利 Riccardo Cordero 的“脈輪” 代表了人體精神力量的中心。而雕塑實際上是圍成一個圈(就像廣場中的廣場)。
澳門文化中心藝術廣場
中國蘇新平的“聚”,作品以較低的視平線,將巨大的雙手設定為仰望的視角,在錯位的現代時間和空間中展開了一個不斷裂變再聚合的世界。
媽閣廟前地
來自埃及Moataz Nasr 的“太陽船” 由360個槳葉組成的太陽圓盤,這些槳葉以圓形形狀相互連接,描述人類在地球上無盡和相互聯繫的運動,旨在追尋更好的生活。
南灣・雅文湖畔
泰國藝術家貢坎的“想念你” 代表自由去愛的概念,表達 “愛”是自由無界限的,無關他/她是誰,你可以自由選擇想愛的人。
龍環葡韻
阿根廷的 Leandro Erlich 的“全球城”,透過“一個地球村”的概念來展現了人類生活的不可分割性,在我們熙熙攘攘的發展中共享一個家的現實意義。
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外牆
中國繪造社呈現的“向澳門學習” ,以通過觀察、學習、記錄和表現博彩業給城市日常生活和休閒生活帶來的變化,以澳門為主題,繪製一張超大尺度城市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