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
此曲以當代古腔入調,改編自著名詩詞《關山月》,由羅慶江於某私人茶聚上演繹,表達古時唐代軍旅別離的哀傷。
上月,有緣出席此聚,欣賞一幕於路環一間靠山面海的別墅進行的演出。這裡環境清幽雅致,夕陽下的大海映入眼簾,美不勝收卻勾起戍客思家之感,正好呼應著此時此刻的鄉愁詩。
歌聲悠揚,伴以由本地中樂團拉奏的天籟琴音,成了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兩位女士先後進場表演,一位以唐代賢妻打扮,另一位身穿軍服。
兩位表演者彼此看不見對方的存在,以同一壼水泡各自的茶。
「沒有眼神的交流,意味著他們彼此相隔一方;但卻同時飲同一口水,喻意同根生。」他解釋道。
「茶席本身富渲染力,故事戰場悲慘殘酷,男兒不得不離鄉別井保家衛國。古時一眾將士憑茶寄意,喝一口出土故鄉的茶,以緩解思鄉不眠的悲歎不已。」羅慶江補充道。
這別出心裁的演出由澳門中華茶道會悉心安排。澳門中華茶道會乃小城首間推廣茶文化的民間機構,會長羅慶江多年來不遺餘力推廣茶席藝術,在過去曾憑著精緻的茶席設計而榮獲多項殊榮。
「恰到好處的茶席設計,豐富了茶本身的文化底蘊,而設計過程趣味盎然。一杯茶背後能抒發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他說:「可惜皎月不在,否則更能帶出邊關戰士思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