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澤東執政時期為背景的回憶錄在中國國內、乃至國外出版的中國文學類別作品中十分常見,多多少少帶點虛構的成色。這些回憶錄幾乎都在講述被歷史現實所串聯起來的人生。那時的現實就是,人人都有雙重角色。一種日常無奇的生活總是伴隨著政治和社會任務,而執行這任務又會將人推離普通人的生活。曾經是座上賓的鄰居,轉眼間變成了紅衛兵,理直氣壯地打砸抄家;曾經友好親密、歡聲笑語的同事,第二天就變成了在批鬥大會上鼓掌叫好、煽風點火的群眾。
饒平如今年九十六歲,喜歡寫作和畫畫。他筆下有一種躍然紙上的天真質樸,這天真裏藏著的,是他在古典文學上的深厚積澱,是他對貫穿中國文學的詩畫合一傳統的無限推崇。
2013年,《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用文字和圖畫記錄了饒平如一生的故事。2017年,這本書被翻譯成法文。今年,該書英文版面世,書名為《Our Story: A Memoir of Love and Life in China》,由潘塞恩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漢學家Nicky Harman(韓斌)翻譯。潘塞恩圖書出版公司隸屬企鵝出版集團,漫畫和圖畫書是其出版業務之一。
在這本回憶錄中,饒平如從他最早的記憶開始娓娓道來。那是1930年的江西南城,家裏為八歲的他舉行發蒙的儀式。這一開篇引出了全書的寫作素材,以及每一個人物。每一筆都仔仔細細;紋路清晰,成功將講故事的人和他癡迷於寫作的形象、以及寫作作為一種工具所具有的現實和情感交際功能等,真切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此後經年,回憶成為了追尋流逝時光的線索。這些回憶多是碎片。我們在饒平如的回憶裏和他一起讀書,和他一起體驗學校圍墻之外的人生課堂——頭腦變得理智、情感愈加豐富;懵懂逐漸退去,還和他一起發現了世界。
美棠的出現,讓他的世界多了一縷不一樣的光彩。他與美棠小時遇見過兩次,兩家是世交。後來,風華正茂的他愛上美棠,轟轟烈烈地互定終身,結為連理,直到美棠生命結束。
與其說《我倆的故事》回憶或講述了20世紀中國的艱難歲月,不如說它歌頌了綿延一生的愛情。生活雖然不易,但書中沒有後現代那一套排斥純真愛情的憤世嫉俗。生活因為平如美棠兩人的相遇而變得更為寬廣壯麗。
《我倆的故事》一直圍繞著兩人的感情,以及他們日趨壯大的家庭。歷史事件是有的,不過僅在饒平如涉及其中的時候出現。比如,當饒平如服役的國民黨軍隊被人民解放軍打敗時,或者,當政府作出影響每個人的決定——如實施配給制或逃跑禁令時。
畫中滋味
饒平如為本書所繪的圖畫的和文字緊密關聯,並不只是插圖。這些畫取材自文字所描述的某個瞬間,強化了敘述的力量。有時畫下還附有幾字注釋,增添細節,形象地展示了當時的場景。
比如,清晰的框線可以看出20世紀早期流行插畫的痕跡。在那個年代,超現實主義還沒有成為海報、壁畫和書本插畫的主流。這些插畫為各種元素保留了豐富的細節,並通過使用主色調獲得視覺衝擊。在三原色的基礎上,用綠色、棕色和紫色等進行強化,同時使用中間色調,以在同一顏色間創造漸變效果。
和質樸的文字一樣,圖片看起來也很簡單。但如果細細欣賞,就會發現很多在敘述者記憶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細節,比如平如媽媽教的洗臉時怎樣擰毛巾,或是平如和美棠遊覽各地時在街上發現的各種各樣的餃子。
順便一提的是,食物也是回憶的重要元素。童年端午節時吃的堿水粽,那樣的味道再也找不到了。中秋節時在江西吃過的月餅,也只能透過文字和圖像被人們記起。記憶裏沉甸甸地裝著這些舊日味道的人們,看到這些畫和字便心生惆悵。即使還有類似的食物,那些老味道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這種惆悵在普朗斯特的著作中,更在只有婆婆會做的天下最好吃的年糕裏。
顛覆性的快樂
有時,饒平如文字中透出的天真讓人感覺不自在,那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與現實社會的脫節感。在講到影響他人生的政治大環境時,他直陳事實,不加評論——從軍時的漂泊,農場勞動改造的二十年,還有最終恢復他之前工作、再也不必接受訊問或「改造」的一紙文件。寫到這些經歷時,與之相伴的麻煩、痛苦都有著墨,卻沒有對意義、正義和必要性的反思。
饒平如寫下這本書,另有目的:在尚有可能的時候尋回以前的記憶,寫一寫他視為人生至寶的這段愛情。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決定是顛覆性的,因為本書最後呈現的,是在那政治狂熱的風暴中,在一切決定都為了鉗制個人思想、推崇集體至上的年代,個人生活仍有不被影響的可能。
平如和美棠的人生也許帶點運氣,讓他們安然度過一些危機,但他們守護至愛的勇氣更不容忽視。當平如被送去勞動改造時,社區的幾個領導曾建議美棠與平如離婚,與這個「叛徒」一刀兩斷。美棠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沒有質疑集體化運動或是自己被強迫完成的工作、每日扣在身上的勞動任務,但她也不允許任何人質疑她對平如的愛,和她與平如長相廝守、維護家庭的不屈意志。
這就是《我倆的故事》所蘊含的力量,這股力量比平如和美棠的個人故事來得更為強大。個人幸福從來不受威權政府待見,而饒平如用這本書告訴我們,不放棄個人幸福也許就是最有力的反抗。
當我們的目光掠過開篇時年輕的平如美棠的新婚照,最後看到書末美棠去世前不久二人的合照時,可以說歷史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視,因為沒有人可以孤立於社會環境而生存。但我們更要說,這是一本關於愛情的書——假如幸運的話,愛情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