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婦女節」。本期,我們訪問了幾位在商業、學界、體育、媒體、藝術等領域取得斐然成就的澳門女性代表,慶祝女性的貢獻。總體而言,澳門對女性相當友好,提供了許多機會,令她們享受到高度的平等與自由。不過,對於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仍然存在一些性別定型觀念和傳統思想,亟待跨越。兼顧事業和家庭也始終是一門平衡的藝術。
澳門有64萬人口,女性約佔52%。然而,在本屆立法會的33名議員中,只有6名女性,可見在政治方面,婦女的代表性仍然嚴重不足。不過,環顧小城,我們不難發現,在政府機構、博彩業、學術界、商界和藝術界的重要崗位上,都有一些成功女性的身影。有一些名字馬上就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如梁安琪、何超瓊、陳志玲、陳美儀、黃竹君和文綺華等等。
「澳門不同領域中,女性角色悄然出現,」曾代表澳門參加2013年國際小姐大賽、現在是成功餐飲企業家的蘇嘉慧指出。「澳門女性普遍受過良好教育,在商業領域的不同崗位上都能看到女性。然而澳門政界大體上卻只屬於男性。女性佔整體人口的一半以上,但在立法會中的比例卻不到20%,所以我希望看到女性能被賦予更大的權力,實現更廣泛的性別平等。」
蘇嘉慧之前做過模特兒和演員,2017年創立了自己的連鎖餐飲品牌,目前已經在中國擴張到20多家店。
「在商業領域,女性很難在男性主導的環境下建立支援網。大多數時候,你必須表現得像男性,去了解和學習男性世界裏的話題。」她補充道。「另一方面,對女性來說,既要兼顧事業的發展,又要維持幸福的個人生活,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要在何時組建家庭的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決定,也非常困難。我們還得面對隨之而來的壓力和不能投入同樣時間在工作而產生的內疚感。」
「女性要找到和男性一樣的工作並不難,只要不是領導崗位,」澳門大學傳播學副教授、本屆立法會六名女性議員之一的林玉鳳評論道。
「我們大致擁有相同的機會進入就業市場。但是,很多地方存在系統性的微妙歧視,阻擋了女性向上層職位的流動。『玻璃天花板』實實在在,強勢或擔任領導職務的女性總是被視為不夠女性化,不受男性歡迎。在我所在的學術領域,情況要好一些。人們能夠接受女性擔任領導職務,但還是會受到性別角色定型的影響,認為女性要負責『照顧』他人,比如學生。而男性則被認為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做研究。但研究時間的多少是會影響職業發展的。」
林玉鳳出版過十本書,曾在90年代任職電視記者。她於2017年當選為立法會議員。
「『顧家』幾乎是『好』女人的必備條件,所以澳門女性在工作的同時也被要求照顧好『家人』。當子女生病或家婆不開心時,女性很容易自責,」她指出。
「澳門是一個舒適寧靜的小城。年輕時作為剛來到澳門的新移民,我覺得這個小城和諧友好。這是一個好地方,特別是對於年輕家庭而言,」擁有文化,娛樂,地產及奢侈品業務的美亞集團創始人兼行政總裁張茜娓娓道來。
張茜至2002年為金沙集團負責品牌及推廣業務,是第一批管理人員,直到渡假村的開業。之後在澳門最繁榮的10年裡把握商機,不斷發展不同界別的業務,同時張茜於2009年榮登「中國百名傑出女企業家」榜單。
「我有幸在澳門金沙開業前期就與蕭登·艾德森先生合作。作為澳門在市場推廣方面的專業人員,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當時的高管只有我一位女性,現在已經完全不同。話說回來,與其他地區相比,澳門整體的職業發展機會還是比較有限的,」她坦言。「希望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經濟的發展,澳門女性在未來能夠發掘和把握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我認為女性可以大膽嘗試考慮澳門以外的機會。」
張茜也同意,在政壇和企業高管職位上,缺乏女性代表。
「根據《北京宣言》和《行動綱要》,女性的政治參與度應不低於30%。所以在澳門,女性的參政議政活躍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另外,博彩業也是一個男性主導的行業,我也希望看到更多優秀的女性擔任高級行政職務。」
不過,她也肯定地表示,新一代的澳門女性比過去有更多的機會。
「一般來說,老一輩的澳門女性由於受教育程度較低,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更多,生活水平和職業選擇受到很多情況的阻礙。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現在的教育、生活水平和資源都比較豐富,女性的生活可能比以前輕鬆很多。」
她對年輕女性的建議是「永遠不要停止學習,要用知識豐富自己。找到你有熱忱的事物然後努力朝著這方向前進!」
創意職業
何仲儀是本地藝術家和策展人。2013年,她成立了本地非營利組織「弘藝峰創作社」,旨在推動不同領域的文化藝術創作。
「我從來沒有覺得女性在澳門被歧視。在澳門社會,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工作崗位,無論職位高低,都有女性的身影。我感到開心的是,在這裡,很多女性憑著個人的毅力為社會貢獻力量,為自己的理想奮斗。我發現我的很多同行也是女性,但通常我們身兼數職,才能在澳門的藝術圈子生存,」她說。
2010年,何仲儀的作品入選上海世博會澳門館展出。同年,她擔任了澳門仁慈堂婆仔屋藝術空間的執行總監,籌組策劃共七十餘個活動、講座和展覽。儘管她對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持肯定態度,但也承認,挑戰依然存在。
「由於澳門已經發展成頗具規模的現代都市,所以這裡也可以看到不少女性有著一般都市中女性特有焦慮,例如:對外表、工作、健康、婚姻等問題都有某程度的不安,」她表示。
另一位亦在藝術領域取得嬌人成績的女性是繆予㛃,本地畫家,藝術品修復和文物保護專家。
「我認為我在澳門的生活很豐富、很充實,沒有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不利影響,」她說。
1999年至2006年,繆予㛃在澳門指導負責多項文物修復保護工作,修復的多處壁畫和油畫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她曾擔任澳門藝術網的執行編輯達十年之久。她的繪畫作品曾在亞洲和歐洲多個藝術展覽上展出。
「我認為澳門女性的就業機會很多,而且很多女性都身居要職。總的來說,在澳門,女性並沒有受到歧視,擔任要職的澳門女性數量可能比其他很多地方都多。」
「在藝術領域,我們鼓勵女性藝術家多創作,多創新,有更多的展示機會!不過,女性確實要承受各種壓力,要做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繆予㛃坦言。
不乏壓力
「現代女性的壓力很大,」創辦了澳亞醫療中心的李加穎醫生同意以上觀點。「我們要工作,也要照顧家庭。據我所知,很多女性因而產生了心理健康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對她們提供更多的支援。」
「不少人都受到抑鬱症的困擾。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產後和退休後,這三個階段是最常見的。」
「生完寶寶後,很多媽媽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家庭上,卻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她們會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所以這個時候給她們提供支援是非常重要的。少女也很需要關注,因為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她們的學習壓力也呈遞增性的趨勢。」
李加穎是一名耳鼻喉科醫生,曾在鏡湖醫院工作十多年,三年前成立了自己的診所。她已婚,育有兩個兒子,今年分別為6歲和7歲。
「我當時辭去了醫院的工作,開設自己的診所,這樣工作時間可以更靈活,有更多親子時間。但成立初時的挑戰也很大,我需要學習會計、管理、營銷、人員配置等多方面的新知識。」她說道。而她和商業夥伴已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在南灣開設第二間診所。
「對於女性來說,作為醫生是一個挑戰。我在醫院的時候,有時一週工作七天,還要當值12小時的夜班,甚至星期日也要去看病人。但當我懷孕後,發現不得不推遲自己的職業規劃,而我的男同事們則有更快的升遷機會。」
「我一直工作直至分娩的那天,之前值班之類的事務一切依舊,沒什麼改變。生完寶寶後,我曾經有機會去海外受訓,但這意味著我必須離開澳門一年。當時我的寶寶一個兩歲,一個才十個月,我不想離開他們這麼久,所以就放棄了這個學習機會。因我不想錯過與他們相處的兒時時光,錯過後永遠無法找回。我休了56天的產假,但我認為產假應該至少需要3個月才足夠。」
去年,李醫生獲得了工聯頒發的「2020年度傑出雙職女性」殊榮。
「澳門有很多優秀的女性,能獲得這個獎項,我深感榮幸。而疫情期間,我們組織了向中國內地捐贈個人防護裝備的活動。在一個星期內,我們就籌集了十多萬元,全部用於訂購個人防護裝備並寄往中國武漢,希望做到與國家抗疫同行。」
懷孕和晉升
MdME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郭逸熙大律師仍記得自己努力平衡事業與生育時面臨的挑戰。
「當時我正在攻讀一個管理學研究生課程和一個碩士學位。我參與最後一次管理課程考試的那天,是我剛剛生下寶寶10天後。寫碩士論文時,我正在休產假。我用揹巾給寶寶餵奶,這樣我可以騰出手來打字。」她回憶說。
「我三次懷孕的間隔很短,」這位三個女孩的媽媽說道。「在此期間,我沒有被分配到任何重要的項目,只有一些瑣碎的日常工作。我沒有機會學習和進步,只能眼看身邊的男同事每天都在不斷進步。我覺得自己被貼上了『孕婦』的標籤。而且我也確實聽到了一些不好的言論,比如『下次應該聘用大齡女性』。」
「澳門是一個非常資本主義的城市,立法會是由商人主導的。因此,經濟利益往往凌駕於女性的福祉之上,照顧女性特殊需求的公共政策仍然滯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認為對女性的歧視確實存在。」郭逸熙認為。「雖然勞動法規定的產假已經增加到了70天,但我們還是要追問,為什麼仍然少於女性公務員享有的90天產假。我也希望目前在公共服務部門實施的母乳喂養早退政策,能夠強制延伸到私營企業。此外,我還希望澳門《刑法典》第164-A條(關於性騷擾)的規定能更全面。目前,性騷擾罪只包含通過身體接觸實施犯罪行為的情況。但女人都知道,只要一個眼神,那種眼神,就會讓我們感到不適。」
打破性別定型
與傳統的性別角色定型觀念做鬥爭,無疑是我們採訪的女性的共同經歷。
「一直以來,我不得不與一些值得懷疑的性別定型觀念作鬥爭。我的家人認為,所有好事和最好的機會都應該是男孩的,同時希望我是一個傳統的女人,負責大部分家務,賺錢養家,不必追求學業,不求回報,從不抱怨,」本地作家和詩人袁紹珊說。
「我必須比周圍大多數男性更努力,才能獲得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這種性別角色定型觀念絕對不能傳給下一代,」她補充道。
「很多這種觀念其實都來自女性,而從那些很有影響力的人的口中聽到這些話,更是令人震驚。曾經有人告訴我,女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一個『有用』的丈夫!」
袁紹珊曾獲得「亨利.魯斯基金會華語詩歌獎」(美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等獎項,亦曾任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和挪威北極圈駐村詩人。
「其他的壓力來自於社會。人們經常會拿女人的體重開玩笑,『蕩婦羞辱』也並不鮮見。如果你到了30多歲還是單身,那麼你就會被歸為『剩女』。性騷擾也是經常發生的問題。」
「現在澳門的女性,職業機會相對公平。但我可以看到,很多女性朋友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保持平衡。她們中的很多人為了照顧子女,不得不辭去工作或放棄事業發展的機會。」
「社會期望女性成為無所不能的女超人和完美的家庭主婦。女性能夠做任何事,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必須做所有事。」
澳傳媒及《亞博匯》活動與項目總監萬淑華認為,傳媒要為女性不得不面對的一些性別定型觀念負責。
「據我所知,華人社區對女性有一種刻板的形象,由傳媒、電視劇以及一些名人或本地八卦共同創造。一旦社區建立了什麼是好女孩或壞女孩的固定觀念,就會變得很危險,會限製女性的才能和自由。」她說。
「比如,當一個女人在事業上野心勃勃時,有人會稱她為『兇悍女』,但當一個男人同樣野心勃勃時,人們卻稱他為聰明人。作為女性,我們通常需要更加努力地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贏得尊重。當我們在這裡工作時,不得不在遵從社會觀念和真實表達自己的個性和信念之間取得平衡。」
和我們採訪過的許多女性一樣,萬淑華曾在海外生活和工作,也去過很多國家旅行。
「在我的經歷中,只有在澳門,才會有人問我是不是在和有錢人約會,或者我想不想和有錢人約會,這挺耐人尋味的。我有點厭煩,大眾心中的人生贏家總是嫁給有錢人的美女,尤其是在傳媒上經常見到這種描繪。我覺得傳媒對這種態度有很大的責任。」
「中國有句古話:『女子無才便是德』,意思是女人應該呆在家裡。也有與之相對應的現代說法:看起來蠢笨的女人更有魅力。有些女人為了滿足男人的虛榮心,甚至不惜裝傻。所以,還是可以從中看到傳統的對女性形象的預期。」
「我希望社會和男性能夠支持女性。她們希望自己的才華、個性、智慧和力量被欣賞,而不是臉蛋、身材或魅力。我不會說女性在澳門的機會少,但我想說的是,對於任何行業的女性,要平衡家庭時間和獲得他人的尊重,都是比較困難的。」
利安琪是澳門大學的博士生,專攻運動醫學領域。從2003年到去年,她一直代表澳門參與各大游泳賽事。目前,她是22項澳門游泳紀錄保持者,曾入圍亞運會決賽,是澳門歷史上第一位獲得亞洲游泳錦標賽銀牌的運動員。在游泳運動員生涯中,她坦言也曾受到過不得不貼合性別角色定型的壓力。
「作為一名學生、一名運動員、一名女兒,在我們的文化中,女性最應該具備的特點是聽話、溫順、柔聲柔氣。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總是被教育要這樣做,這樣就會得到父母、老師和教練的讚揚,」她回憶道。
「我沒有經歷過嚴重的性別歧視,但我確實覺得在澳門存在性別定型觀念。我曾多次被人說教,女性應該堅持扮演養育者的角色,而不是決策者,因為這是傳統的分工。我也記得在談到我的學術抱負時,有人勸我說:『作為女人,你未來的角色應該是家庭主婦。』這讓我感到非常灰心和沮喪。」
利安琪現在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研究不同的運動方案如何影響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2019年,她與人合作撰寫了一篇論文,研究運動和短期嚴重缺氧對年輕女性認知功能的影響。
「在我的領域,很少有女性擔任領導角色。在決策桌前缺乏女性的聲音,這在在賦權和機會方面是非常不同的。」
2019年澳門小姐選美冠軍梁洛郗也能體會了女性要安靜溫柔的文化壓力。
我認為澳門女性的壓力未必在於謀生、生育等與生存迫切相關的東西,更多的是在於澳門的環境可能會讓女性面臨關於『自我表現』的壓力,」目前任職活動司儀的梁洛郗指出。
「在本澳的大環境中,可能基於由上一輩傳承而來的一部份傳統思想,普遍會認為女性不需要,甚至不應該有太多自我主張及自我表現,比起「展現」自己,女性更應該「保護」(我認為這未必是一種真實的保護,更可能是一種逃避或自我欺騙)自己。對於日新月異的社會來說,這對於女性各方面的發展無疑是造成了阻力。」
她還認為,教育對於女性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與男性的關係方面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在我過往所接受的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當中,幾乎沒有受到過正式的、深入的兩性教育,在歲月的自我摸索與學習中,造成了我對異性乃至自己的誤解。知識的不普及會發展出更多性別定型觀念以及各種不平等的情況,我認為這是普遍現代教育的通病。」
儘管如此,梁洛郗認為澳門整體上還是為女性提供了很多機會。
「澳門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社會上對於女性普遍的尊重,及男女平等的觀念已經很好地成型,在工作上及人際關系上,作為一個女性,我感到被尊重及包容。在女性就業機會方面,澳門是一個很開放的城巿,基本沒有工作是禁止女性從事的,特別在我涉足的幾個領域,如娛樂行業及化妝行業等,因為其行業特殊性,與其說禁止女性,不如說是更歡迎女性就業。為此我很感恩澳門行業的多樣性及包容性,能夠滿足不同人仕的追求和需要。」
+
追夢路上
土生菜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