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到沈詠珮(Louise)時,她剛剛上完一堂瑜伽課,渾身散發着剛剛結束運動的神采飛揚。如果不是事先看過簡歷,很難將眼前這位長髮披肩、說話細語溫柔的女子與曾經代表澳門出征的空手道運動員聯係在一起。Louise的身份卻遠遠不止於運動員,她更曾從事過太極運動員及擔任體育主播,目前則是澳門數家瑜伽團體的核心人物。沈女士自1996年起便開始在澳門教授瑜伽,近年來尤其致力於培養瑜伽老師方面。
Louise起初學習瑜伽是為了治療運動傷患。未料前往印度之後,卻愛上了這個追求「內在真我的合一」的運動。更從2004年起師承印度瑜伽大師艾揚格(K.B.S.Iyengar),並在2006年經由專業培訓,成為艾揚格親自確認的首個華人「專業認證瑜伽導師」。
艾揚格被《紐約時報》譽為「將瑜伽帶往西方世界的先驅之一」,但他真正的貢獻卻在於使之變得真正成為讓任何人都可以學習和練習的大眾運動。他提倡身體擺放應順應人體生理結構和骨骼肌肉功能,在身體正確擺放的前提下進行體位練習,並可借助工具來輔助完成,這使得初學者或身體有缺陷者都可以進行練習。
艾揚格瑜伽在行業內以嚴謹、精準和科學的教學原則著稱,其師資培訓及認證體系都被公認極為嚴格。Louise是艾揚格的得意門生,並被他親自推薦為中國艾揚格瑜伽協會的主席,擔當澳門及內地的培訓及考核。Louise介紹說,想要成為艾揚格瑜伽的導師,首先需要用三年時間完成240小時的有效上課時間。之所以一定需要三年,是為了充分的自我練習時間。而且三年只是學習時間,完成之後還需等兩年通過考試,之後才能拿到初級水平的證書。
對於Louise而言,教與學是同步。儘管有諸多教學、考核及行政事務加身,長年馬不停蹄奔波於澳門內地香港等地,她每天都會保持三個小時的練習時間和至少半小時的閱讀時間。當問及她如何在如此繁忙的日程中安排出富足的練習時間時,她笑道:「早點起床就好了。」
Louise認為練習瑜伽的最高境界其實是分享。不只是對瑜伽,也包括時間,以及其他好的事物的分享。於Louise而言,工作的動力從前是成就感,現在則是愛。她坦言曾吃過不少苦,希望其他人不要再重蹈覆轍。Louise說,因果和愛是同一個標準的,不是用來交换,就是拿出来分享,別人收不收是另外一回事,但要拿出來分享。「家人不需要我貢獻的時間,我就盡量貢獻給外面吧。」
Rita Gonçalves 在葡萄牙人群體中享有很高的教學聲譽,她認為自己更像是「科學向」的瑜伽士,天性好奇的她對於瑜伽有著無窮的探索和學習的慾望。
儘管曾在印度Kerala的悉瓦南達精舍(Sivananda Ashram)完成200個小時的傳統瑜伽的集訓課程,Rita 認為瑜伽其實可以用現代的科學知識做更好的詮釋。「我們作為現代人其實更為了解身體的構造和運行機制,從而從古老的瑜伽知識當中分辨出哪些是積極地可以為我們所用的;以及哪些是危險的需要我們加以調整的。」
Rita始終在精進她的瑜伽知識系統,特別是阿斯坦加瑜伽(Ashtanga Vinyasa)。她時常在互聯網上學習不同課程;每年會去不同的地方參加資深老師的工作坊;她還很喜歡讀業內人士的有關於瑜伽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學術論文。「那些都是最新的成果,真讓人興奮不已!」Rita熱情洋溢地說。
儘管有了理論基礎,Rita仍認為「練習是最好的老師」。除了教學時間之外,她每天還會保持一至兩小時的練習時間。「你只管一直重複一直重複,慢慢地大腦就會開始明白哪一種是正確可行的方式。」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Rita特別享受跟學生之間的聯繫和互動。於她而言,「成為教師就像是接受某種召喚似的」。傳統的瑜伽老師會放任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體會領悟,但Rita更喜歡直接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心得。
作為老師Rita喜歡小班教學,人數控制在14個人之內,這樣才方便她照顧到每個人,特別是初學者。她建議初學者不要一開始就跟着視頻學習,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適合的老師。「當人們做他們不甚了解所以然的動作時,是很容易受傷的。而且如果一開始就基礎就打錯的話,後面就很難改了。」
Rita的瑜伽室提供試練課程,包括三堂課,更可嘗試不同種類的瑜伽,都是為了方便初學者分辨出哪種瑜伽更適合他們。Rita建議說「如果感到不是很喜歡這堂課,可以嘗試一下其他的瑜伽教室甚至瑜伽老師。有些時候你可能僅僅是不夠喜歡那些老師而已。」
「瑜伽讓我受益良多」Rita總結道。於Rita而言,一如其他許多人,這項活動除了可以滿足她的交際需求之外,更是幫助她抵禦外界紛擾的一劑良藥。「當我偏離軌跡的時候,瑜伽會幫助我傾聽內心的聲音,幫我發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以及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我希望做一個閃亮的快樂的自己,而瑜伽可以幫我回歸正常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