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em_20170928_biblioteca_sir_robert_ho_tung_05

何東爵士的遺願

何東圖書館——這棟黃色的建築是澳門公共閱讀網絡中最具標誌性的圖書館之一。
by

它緊鄰熙熙攘攘的新馬路。行色匆匆的路人經過議事亭前地,它却是繁华鬧市中的一片寧靜綠洲。何東圖書館比鄰聖奧斯定堂、崗頂劇院和聖若瑟修院,共同組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的文化遺產建築物群。

大樓的具體建造年代尚不確定,但至少可以追溯到1894年。第一任主人可能是官也夫人(Carolina Antóniada Cunha)。之後大樓幾易其手,直到1918年被來自香港的商人何東(Robert Ho Tung)買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日軍佔領了香港),何東就定居於此。戰後,大樓成為了何東的度假消暑之所。

1955年,何東爵士立下遺囑,將大樓贈予澳門政府。條件很簡單:政府要購置中文書籍,將大樓改為公共圖書館。

「何東爵士之所以指定中文書籍,也許是因為當時已經有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收錄葡文和其他外文書籍,」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的廳長鄧美蓮解釋說。

第二年,何東逝世。家人按照他的遺願,將大樓移交給政府,並捐贈二萬五千圓港幣用於購置第一批書籍。1958年,何東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是當時港澳地區最大的公共圖書館。

大樓高三層,風格及裝飾和澳門的許多建築一樣,呈現出明顯的中西交匯特色。大樓還外還有開闊的花園,有各種喬木和灌木,石板小道蜿蜒其間,讓讀者可以享受蔭涼。

除了最初的大樓外,最近圖書館後花園側還興建了新大樓,形成了某種新舊之間的聯結。原有的空間已無法滿足需求,因此進行擴建很有必要。

「2002年,我們開始在亦有範圍內建造新大樓,擴大了可用空間。2006年,新大樓竣工並向公眾開放,」鄧美蓮說。

 

學習,閱讀與休憩

從花園可以進入兒童閱讀區,牆上繪有亮麗活潑的畫作。

「我們邀請了許多漫畫家來裝飾這個空間,最終選擇了很受年輕讀者喜愛的日本漫畫風格。」高度適宜的書架上陳列著中英文書籍,孩童也可以輕鬆取閱。

一樓是閱覽室,不同區域分別擺放有書籍、報紙、雜誌和影音資料。

「我們縮減了電腦室面積,以便為書籍騰出空間。因為我們發現多數讀者都會用手機或手提電腦,有wi-fi就可以,不需要提供太大空間給電腦。」鄧女士說。

其中一間閱覽室中都是英文書籍,另一間則全是中文圖書。幾乎所有書籍都可以自由取下,在館內閱讀或借閱回家。閱覽室有大大的落地窗,窗邊的梳化可供讀者小憩,眺望窗外如畫的景致。不過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能欣賞到窗外景色——為了防止陽光損壞書本,百葉窗幾乎總要斜斜地拉起。不過無論有無景緻,這些梳化都很受歡迎,即使圖書館並不缺其他舒適的空間和角落。

在報刊區域,讀者滿座。展示櫃按不同主題提供了數十種綜合和專業性報紙以及各種語言的雜誌。

「這個閱覽室總是有很多人,因為讀報的習慣仍然很普遍。」

圖書館中,一扇窗後的忙碌吸引了過往行人的注意。這是為澳門出版的所有圖書分配ISBN(國際標準圖書編號,用於識別世界各地出版的每本書)的地方。鄧廳長回憶起,澳門自1999年開始為圖書分配ISBN:「澳門回歸中國後,負責本地圖書行業的機構決定請求國際ISBN中心為澳門圖書分配專屬代碼。從那年起,何東圖書館成為澳門ISBN中心,提供的編號可以檢索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一本書。」

鄧美蓮說,此處每年分配約五千個新的ISBN編號。

「這些編號發放給了許多類型的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圖書。包括短期出版物、紀念刊、政府刊物,宣傳頁……」

 

珍本古籍

何東圖書館每年接待約二十萬名讀者。但是大多數普通讀者可能都不知道,圖書館內還有一間藏書樓,內有大約20,000冊中文古籍。

「這些藏書何時開始,細節不是很清楚,但眾所周知,在五六十年代,澳門政府斥資購買了許多珍本古籍。此後藏書量也一直在增長,直至今日,」鄧美蓮說。

一進入藏書樓,立即就會注意到特殊的藏書環境。

「這裏不能太潮濕,溫度必須保持恆定,否則會損壞古籍,」負責藏書樓古籍維護的工作人員解釋說。

屋中最古老的書籍可以追溯到明朝,36卷的《雍大記》。幾乎所有藏書都非常稀有,有的因為年代久遠,有的因為非常獨特。藏書樓需提前預約方可進入,研究人員還可申請閱讀古籍。但是,鄧美蓮說,「對這些書感興趣的人並不多。」

也許正因為如此,對這些珍本進行數字化保存的工作尤為重要。圖書館和文化局正在開展這項工作。

「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因為有些書很脆弱,進行數字化處理時必須非常小心。」

此外,還有許多書籍需要修復,過程也很緩慢,且必須極為細緻。修復室位於塔石的中央圖書館中,這意味著要將古籍運送過去,不得不使其暴露到外部環境中,儘管時間很短。

鄧美蓮說,「目前,已經有600多本圖書進行了數字化處理,我們會繼續推進。」

藏書樓內,書脊整齊地列在玻璃門的書櫃中。中央的桌子上放著一些手稿,供人們欣賞書法。何東爵士的銅像默默守護著這些善本古籍。古色古香的裝訂和精妙高超的書法營造出肅靜的氛圍,讓人忘記了一墻之外的熙來攘往。供研究員就座的桌椅擺放在內廊。步入其中,我們才意識到,忙碌了一天的小城澳門已經迎來了夕陽。放工的人們踏上了回家的路,車聲、鳴笛聲和剎車聲在新馬路迴響。而圖書館內,這些書仍在一片安靜中等待被人們發現。

 

Facebook
WhatsApp
Threads
X
Email

來自作者

此類別更多的

專欄

廣告

廣告

廣告

過往刊物

Living and Arts Magazine

NOW ON SALE

KNOW MORE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