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ELOI SCARVA / 譯 DAISY WONG
由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全新劇場鉅製《澳門2049》於去年12月開始在美獅美高梅正式上演。作為美高梅劇院的最新常駐演出,《澳門2049》將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科技語境中,開啟全新的舞台敘事方式。長達80分鐘的演出分為八個節目,每一段演出都結合音樂、舞蹈和視覺敘事,呈現中國各地獨特的文化脈搏,並融入了舞獅、苗族古歌、京劇等非遺元素。


《澳門2049》自構思之初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澳門回歸25周年的獻禮之作。透過20個世界級團隊的合作,這場演出不僅娛樂觀眾,更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多元魅力。每一篇章都描繪了不同的中華文化精粹,融合傳統表演與未來元素,例如與舞者互動的機械臂,以及將空間轉化為沉浸式視覺環境的光效投影
「在《澳門2049》中,我們希望以一種能讓年青人產生共鳴的方式呈現出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創造出一種致敬歷史、展望未來的體驗,」張藝謀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他補充道,他對《澳門2049》的願景是慶祝文明之間的和諧共處。
「如果以線性時間視角看文明進程,一端是五千年古老文明,另一端是科技加速反覆運算的未來。《澳門2049》將時空的兩端聚於此刻,將東方與西方匯於此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張藝謀解釋道。
在開幕典禮上,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何超瓊強調了這場演出對於確立澳門「演藝之都」地位的重要性。
「我們致力於助力澳門發展成為世界級的文化目的地。這場演出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產品,亦鞏固了澳門作為創意與創新中心的身份,」何超瓊表示。
她還強調了澳門作為「文化熔爐」的獨特性,並指出《澳門2049》為現代社會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開闢了新途徑:「在原創及科技賦能下,駐場秀從中國文化底蘊挖掘出革新內涵,亦為本地演藝產業注入高質原創,具生命力及延續力的新發展動能。」
《澳門2049》的八個篇章逐一呈現了西北花兒、蒙古呼麥、苗族古歌、京劇、北方秧歌、彝族彝聲、中華舞獅、陝北說書8種非遺形式,並結合了機械臂、動力鏡面與激光光束、仿生飛行器、機械舞者和數控雕塑等高科技元素。






除了演出外,美高梅還揭幕了一件名為《獅來運轉》的機械動態藝術裝置。裝置的原型出自《澳門 2049》的「美獅·光芒」一章,造型上吸收了古今中外的文化養分及科技創新,展現了將「現代美學與古代影響」相結合的細緻設計,以及澳門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