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_50-x-46-x-22-cm

紙人

Young local artist Ann Hoi instills a sense of life in her unique sculptures
by
本澳15位藝術家的作品目前正在里斯本東方博物館參加題為「Febre」的展覽。此次活動由澳門全藝社、東方基金會在澳門基金會的支持下聯合舉辦,以慶祝澳門回歸15周年。
 
然而,該展覽不是一個15年回顧展,策展人若瑟·狄莫別有用心挑選了一眾45歲以下的年輕藝術家,希望展示些「新的東西」。
 
在這班年輕藝術家中,其中亮點之一是許曉楓,她展品是紙雕作品。她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了四年。自2010年從加拿大回到澳門以來,共創作了十件紙雕作品。
 
據介紹,有的作品耗時三個月,有的一年。關於創作的技術,首先以電腦動畫軟體作三維設計,再製作模型和模具,然後列印在紙上,最後則像玩具一樣組裝起來。
《澳門特寫》近日專訪許曉楓,一睹她作品的獨特風彩。
 
《特寫》:你曾在加拿大學習藝術。在國外學藝術是否很重要? 
 
當時,加拿大是我學藝術的選擇之一。後來,我發現,去加拿大是一個正確選擇。在加拿大留學已經徹底改變了我這個人。我很幸運,遇到了好老師。他們教我無拘無束、自由思考,他們教我做到吹毛求疵但又不妄下判斷,他們還教我追求真知、追求真我。
 
你如今使用的技術是你在學校學到的還是自學的? 
 
我是自學的。在多倫多上大學的時候,我就開始專研這種技術。當時,我開始學雕刻,但覺得不夠用,所以我一直在尋找更多選擇。我覺得雕塑藝術更強勢。我開始學動畫,結識到一位學習圖像設計和動畫的朋友。我們使用的電腦程式原意為設計動畫電影用的,我認為我們可以用它探索一些新東西。
 
如何把三維動畫軟體把東西變成真正的雕塑? 
 
我們在電腦上先做模型,然後把它們變成模具,再列印在紙上,最後組裝起來,這跟玩一個智力玩具一樣。
 
你想這些雕塑代表甚麼?
 
當初我決定用紙做雕塑時,是因為這反映了我的文化。我小時看着大人因信仰而燒紙紮公仔,如祭祀神靈時。我們相信,燒這些東西會為我們往生後舖路。讓我感興趣的是,人們把自已的情感投入到紙紮公仔中,猶如把生命賦予這些人們自創的東西一樣。
 
那在你的作品是否具精神層面的意義?
 
也許,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總要把我們所做的東西跟自己扯上關係,從而說服自已這些東西是活的。我只想說,這些是很玄的東西,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而不是在現實中活着。因此,我做[人類]圖像,是因為我們跟牠們有很密切的關係。
 
你的靈感是從何而來?
 
通常都是我記憶中所經歷的事,有的是我想忘記的。
 
你的藝術作品顯然激起了強烈的反響。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認為這是好事。藝術本來就是要激起觀眾的反應,不是嗎?我認為,如果他們感到害怕、生氣,反而是好事。如果甚麼反應都沒,就絕對不妙了。 
 
 
 
今月許曉楓聯同23位本地藝術家
將參與於3月20日至5月18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
新展「澳門劇情 – 動漫美學雙年展2013-2014」
 
Facebook
WhatsApp
Threads
X
Email

來自作者

此類別更多的

專欄

廣告

廣告

廣告

過往刊物

Living and Arts Magazine

現已發售 NOW ON SALE

KNOW MORE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