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Harry-PearcePentagram-2015_

星星之火

by
 
一件十分有趣的藝術作品將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大院子裏持續展出至今年十二月底:高大的淺褐色的樹,沒有葉子,奇妙的對稱,迎接着前來觀看這場首次於歐洲舉辦的艾未未大型個人展的參觀者們。
 
作品旁邊有一個舊的沙發椅,邀請參觀者坐下細觀周圍。而如果細心留意的話,會發現那些「樹」並非天然自然界裏長成:而是不同的木塊經由尖銳的長螺栓連接在一起。這個作品運用了中國傳統的木工榫卯技術,艾未未北京工作室的木匠仍掌握這門技術。這個裝置某種程度上展示着有如「一個中國」,以及它如何在時光流逝中保持統一。
 
從一個外國觀眾的角度來看,由於被某些人視為過於政治,或是時有引起他人爭議,艾未未作為社會活動家的名氣有時甚至蓋過了他的作品,與Tim Marlow共同策劃本次展覽的Adrian Locke認為這次展覽囊括了艾未未自1994年從國外回到中國之後的二十一年中的重要作品,而所有作品皆由藝術家本人親自挑選。
 
「民眾知道他這個人,但未必了解他的藝術。大家可以帶着疑問和好奇去探尋這一切背後的藝術家究竟是誰,以及所有關於他的那些興奮的討論究竟從何而來」Locke說。
 
這位名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榮譽院士的藝術家,在七月時終於從中國相關部門手中拿回自己的護照,得以及時出國參加本次展覽的開幕。
 
眾多備受矚目的展品中,有一個作品叫做「直」:90噸重的鋼筋條被放在一個12米長的矩形陣裏,不同長度的鋼筋排成了地震的正弦波形。
 
有些東西不會被時間遺忘。安靜如海的結構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牆上,那裏是5196名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遇難的孩子們的名單。展品中的鋼筋是艾未未從地震中倒塌的學校和房屋中收集並購買回來,之後再將彎曲折斷的鋼筋抻直。地震後由於官方不肯透露相關細節,艾未未發起「公民調查」,並用了四年時間收集到這些名字。這些遇難的孩子並僅僅死於自然災難本身,更是死於學校的「豆腐渣」建築。
 
「每次我談到那個展館的時候仍會不由的動情。那件作品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Locke坦誠道。
 
大多數的參觀者會受到觸動。艾未未試圖以一個中國藝術家及社會活動家的自身經歷引導觀眾體驗:「河蟹屋」和「和諧」,作品靈感來自他自己之前在上海的工作室被相關部門以沒有許可為由而強行拆除;「S.A.C.R.E.D.」,用幾個人像展示了他在2011年4月被拘留之後的三個月內,在編號1035的牢房裏如何被看守監視日常生活的場景。
 
「這不是選擇。這就是我的生活。我必須犧牲。我不留遺憾。」艾未未在對參觀者的播放的視頻裏闡釋他作品當中反複出現的政治主題。
 
「我們不能掩蓋它,也根本不想這樣做」策展人說道。「但是我們確實想提供給人們一個親眼看到的機會,繼而了解他是如何開始創作(這些作品)的過程以及所有一切的背後關聯。」
 
想要了解艾未未作品的起源,還要從四十年前說起。1976年正逢龍年,那一年中國開始從文革的黑暗年代掙脫出來,準備好畫布迎接來這個國家的第一場當代先鋒藝術運動──「星星美展」。
 
周恩來、毛澤東的相繼去世和鄧小平握穩權力之前的空檔期,讓首都有了三年的「北京之春」,「民主牆」的開放讓所有人暢所欲言。
 
許多藝術家開始訴求「政治民主,藝術自由」。「星星畫會」的成員多成長於前幹部家庭,因此得以接觸到外國文藝作品,同時深受文革影響。成員多為詩人、畫家的,多數成員藉由做雜誌《今天》彙聚在一起,有些畫家為雜誌做插畫。詩人北島和畫家黃銳是該雜誌的編輯。
 
他們也在北京的公園裏聚集作畫,嘗試現代的西方畫法:印象主義首先引起他們的注意。
 
「人們大聲疾呼出他們想要的任何事物,比他們本想疾呼的更多。文學、音樂、攝影、詩歌、繪畫,所有一切的現代化運動都開始了。當然還有民主。」自1995年起旅居倫敦的藝術家曲磊磊介紹說。今年十一月,他與另外一位「星星」成員馬德升將在大英博物館舉辦展覽。
 
1979年,藝術家黃銳、馬德升、嚴力、王克平、楊益平、曲磊磊、毛栗子、薄雲、鐘阿城、邵飛、李爽和艾未未號召藝術個性和表達自我的這場運動可能奠定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基礎,因為不能入內,他們在中國美術館的門外舉辦了第一屆「星星美展」。在國際媒體的注視下,警察移走作品,之後街頭抗議隨之而來。
 
次年,藝術家被允許入館展覽,但短暫的春天轉瞬即逝。
 
李爽是「星星畫會」創始人中唯一的女性。在中國仍然禁止涉外婚姻那個時代,她因為與一位法國外交官交往而被拘捕。她被判處了兩年監禁,包括三個月的單獨監禁,後因法國通過外交斡旋而獲釋放。「我不過是替大家付出了代價。」她回憶道。
 
「那個時候,中國像盛滿了憂愁的玻璃杯,我們的藝術是讓它傾覆的最後一滴。我們最終引爆了這種集體情緒,發出極大的聲響。」李爽說。她八十年代獲得釋放之後便移居巴黎。明年三月,她將在Art Paris 舉辦名為「Le Baiseur」最新作品展。
 
艾未未作品似乎仍然植根於那個屬於「星星」畫家們的輝煌時刻,現在,這些當年的藝術家們,則繼續在世界各地發揮各自的影響。
 
「那感覺永存:對於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曲磊磊說道,「今天,你去看艾未未的作品,他仍然在為之奮鬥。這就是『星星』們如此重要的原因。」他最後道。
 
艾未未  
九月十九日至十二月十三日
皇家藝術學院 
倫敦
Facebook
WhatsApp
Threads
X
Email

來自作者

此類別更多的

專欄

廣告

廣告

廣告

過往刊物

Living and Arts Magazine

NOW ON SALE

KNOW MORE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