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不相信攝影能夠改變世界,那麼他就不會拿起相機。丹麥新聞攝影記者、
2015 年度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 Mads Nissen 如是說。 他的得獎作品正於澳門展
丹麥攝影師 Mads Nissen 憑藉拍攝一對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這個對性小眾存着極少容忍並加諸歧視及迫害的國度裏的男同性戀人在他們公寓內的親密一刻,獲得了新聞攝影界的最高殊榮。他的作品還包括一些民族主義者和宗教團體對性小眾的歧視、騷擾和暴力行為等主要議題。而這幅獲獎的作品則屬於名為《俄羅斯同性戀人》的系列。Nissen告訴《CLOSER》關於他這位第五十八屆世界新聞攝影得獎者對拍攝背後的動力以及憂慮。

是甚麼引發你創作《俄羅斯同性戀人》的系列呢?
我一直都對人權方面的議題感到興趣,而這便要數到 2013 年,那時我在聖彼得堡。在旅程開始前我便知道當時的俄羅斯正打算通過一條反同性戀法案,對我來說這是違反人權的,就這樣我便去了聖彼得堡試圖了解更多。我在一個同志遊行中親眼目睹了一名叫 Pavel 的男同性戀者被毆打的過程。當時我跟他距離很近,一名恐同者走近並用很平靜的預期問他「你是同性戀嗎?」Pavel 回答道「是的。」那名恐同者便開始攻擊他並揮拳打向他的臉。目睹這樣的事情讓我十分震驚,我感覺到氣憤及悲傷同時湧上我的心頭,我覺得我得做些事。我並沒有介入當時的爭執,但我卻深深感到作為一名目擊者,我是有責任的。這就是我覺得這個議題變成了我個人議題的經過。即便我不是同性戀者,在當下那個時刻我卻覺得這變成了我個人議題的一部份。
攝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和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嗎?
當然可以。攝影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很難十分明確地說到底會怎樣影響到人和看到影響結果的時間,但我卻確信影響是必然的。如果我不相信攝影能夠改變事情,那麼我便不會從事這份行業。
相中的情侶對於他們的親密時刻向世界曝光了有甚麼看法?
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大事,這是毋容置疑的。Jan 與 Alex 都是聖彼得堡的同性戀維權人士,他們爭取以真正的自己被接納。我相信贏取這個殊榮,並作為得獎作品中的主角,這便是他們一直所爭取的,也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被這個世界所接納。他們開始向這個世界展露自己,告訴世界他們真正的感受,因此他們對這張照片所引起的關注十分滿意。
世界新聞攝影獎的展覽將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舉行,你預料會引起甚麼反應呢?
我將這個情況與中國人劉曉波在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一刻相比。當時並沒有引起很多中國人討論,因為大部份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消息。這就是我在中國時對此的印象。當 Jon 與 Alex 的這張照片獲獎時,在俄羅斯的媒體裏都不見消息的蹤影,亦沒有引起甚麼討論。
獲得攝影界中的最高殊榮世界新聞攝影獎,這樣的殊榮至於你是甚麼呢?
這為個人而言當然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我成為一名攝影師就是為了向世界講述一些重要的故事。我相信想做到這點的話,沒有比這個獎項更好的平臺了。我相信現在世界上的大部份人都已經看到這張照片,而且會引起對這個人權議題一定的關注及注意,為此我感到十分高興並給予我更多的鼓勵與力量去繼續這個工作。
獲獎作品將於十月十日至十一月一日在澳門東方基金會展出。在亞洲是次作品展只於澳門、台灣、南韓和日本展出。
> 2015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世界巡迴展覽澳門站
2015年10月10日至11月1日 (逢週一休息)
週日 14:00 – 18:00; 週二到週六: 10:0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