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三巴腳的路上,整年都遊人不斷,可是這條街並沒有完全被手信店所攻陷。靜靜地座落在這條街上的,除了數間古玩店外,還有於前年十二月開幕的富葰藝術中心。
畫廊經理莫㬢紀透露,畫廊的總公司來自台灣。出於對藝術的興趣,公司創辦人希望在澳門成立一個全澳最大的私人畫廊,並計劃於台北內湖區開設另一個畫廊。
富葰藝術中心分兩層,店面一層主要售賣文創產品,而地下一層則是十分寬敞的展覽空間。
關於澳門的藝術市場,莫㬢紀認為其依然處於一個不太成熟的狀態。但她說富葰亦在為改善這個情況而努力當中。
「會花時間去參觀畫廊或接觸(藝術)的人真的不多。可是隨着我們透過每天跟來到店裏的客人去解釋或者介紹每幅畫作、藝術家背後的故事及展覽原意,有很多客人都會在知道我們有新展覽後再次回來參觀。」
另外,莫㬢紀注意到澳門有很多人其實都喜歡欣賞藝術,只是礙於他們的工作時間,令他們未能抽空去參與藝術活動。
「當他們發現有這樣的一個地方(畫廊)讓他們能夠放鬆,他們都會願意在放工後或者週末期間到這裏看一下。」
除了吸引更多澳門人到畫廊參觀外,富葰也希望促成本地與國外藝術的交流。
「我們盡量會讓澳門的本地藝術家參與我們的展覽,亦會邀請來自外國的藝術家。這是要將外國的藝術品帶到澳門,然後也會透過我們的網絡及介紹,例如我們參加的藝術展等,把澳門藝術家的作品帶到國際藝壇上。」
莫㬢紀指出澳門其實也有私人收藏家,雖然數量相對較少 。
「澳門的購買者,比較多是出自他們對作品的喜愛而作購買決定,而不是由於它們的收藏價值。澳門人也比較喜歡平面的作品,例如畫作及攝影作品,這可能是因為它們都比較容易收藏。」
據莫㬢紀的了解,客人都喜歡一些比較寫實及他們「看得懂」的作品。
可是她也有遇到客人對藝術家的筆法、技巧、以及作品帶來的想像空間產生興趣,因而即使在沒有看得太明白的情況下,依然決定買下作品。
「客人很多都希望作品與他們有聯繫,會知道作品在說甚麼,或者在看到作品後會可以產生出一些感受,這些都會是作品吸引他們的地方。」
她又說澳門的藝術家不太懂得如何計算自己作品的價值,因此畫廊也會向藝術家們建議他們能夠像香港或台灣那樣以一定的方程式去計算作品價值。現在富葰所接觸的藝術家很多都使用了台灣的計算方法。
很多私人畫廊的收益,大部份都會來自藝術品的交易。富葰也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展,希望可以達成更多的交易。
莫㬢紀說為外地人而言澳門藝術有點含糊。他們不能清楚地說出澳門藝術的特色,雖然有興趣去了解,只是沒有途徑。
因此,畫廊就擔當了推廣本地藝術文化這個重要角色。透過參與藝術展,畫廊希望可以向外地人介紹本地的藝術家。
「澳門畫廊參與外地藝術展的比例並不高,大家都對我們很好奇。可是買家還是需要花時間去觀察及了解藝術家的作品,等他們在一段時間後發現澳門藝術家有成長及進步後,就會(對收藏澳門藝術作品)慢慢建立信心。因此,首先要讓他們接觸到澳門的藝術品,讓他們知道澳門也有藝術人才,以及澳門藝術品的收購及收藏價值。他們才會願意花錢購買澳門的作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