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drigo de Matos,現居澳門的漫畫家,作品常刊登於葡文《句號報》,榮獲了2013年歐洲新聞漫畫大獎。獲獎作品以幽默風格揭示葡萄牙經濟危機帶來的嚴峻現實。作為漫畫家,他喜歡最敏感的話題,如最近的菲律賓颱風:「從傷痛中尋獲一絲微笑非常不易,因此這是一項富有刺激性的挑戰。」
《特寫》: 你在2013年歐洲新聞漫畫中的獲獎作品刊登在葡文週報《Expresso》。你是如何構思出這幅漫畫的?
這漫畫所刻畫的是一位受人施濟的乞丐,他得到的是足球,而非飽飯。這個想法源自葡萄牙喜獲世界盃資格,但這發生在葡萄牙蕭條的經濟形勢下:財政緊縮、失業率高漲、年輕人集體移民、貧困不斷增加、工資和養老金被迫削減。我採用了乞丐這一社會最底層的極端形象,並儘量想像乞丐的日常生活情況,比如在施濟所。我開始思考我想表達的形象。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歡樂的場景,入圍世界盃頃刻之間戰勝了經濟危機所帶來的所有消極因素。這個想法不由而生,足球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帶來歡樂。我把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以足球代飯,好像人們可以用足球帶來的狂熱來果腹充饑。
這其中是否蘊含批評之意?
當然可以批判性地解讀這些形象。比如批判媒體無視其它更重要事情,過度報導足球,這種解讀未嘗不可。這是合理的解讀。
榮獲大獎是在你的意料之外嗎?
儘管我自認為創意不錯,獲獎還是讓我很驚喜。在入圍的50幅漫畫中,我佔2幅,我認為它們都有機會勝出。但評選是主觀的,其它漫畫也出類拔萃,能獲獎還是相當困難。我從來沒有在這種級別的比賽中榮獲一等獎。能夠入圍50幅作品之中,我已經感到非常榮幸,在歐洲漫畫大師面前脫穎而出,這種感覺更是無法形容。
你認為漫畫的主題是你獲獎的一個因素嗎?
我認為如此,因為比賽的評審團由記者組成。我的漫畫所傳達的故事,對於整個歐洲都頗有意義。世界都在緊盯葡萄牙的形勢發展,這可能隨時在歐洲引起「紙牌屋」的倒塌。另一方面,世界盃的預選賽進程也備受關注,因為我們有世界上最棒的球員「C朗」。每個人都很關心他是否能入圍世界盃,最佳球員的缺席,會令世界盃大為失色。
今年你會不會再次參選世界新聞漫畫?
是的,今年我已經提交了在澳門完成的兩幅作品。它們都與澳門問題相關,但是我盡力尋找大家都能理解的主題,比如對遺產保護的關注。在一幅漫畫中,你可以看到一處小寺廟被周圍的建築群和施工場地吞噬。
你的哪幅漫畫在澳門引起了最強烈的公眾反應?
有一幅作品被廣泛談論,那是我為《澳門每日時報》畫的漫畫。主題是雇傭本地勞工的偏好。作品中有一位僱主和一位拿着簡歷的求職者,簡歷上僅僅寫有「當地居民」,下面寫道「僅此而已」。而僱主的回應是,「你的簡歷非常棒!」
與葡萄牙相比,在澳門創作漫畫是不是更具挑戰性?
是的。時間越久,我對澳門的各種問題越加熟悉。我注意到,同樣的情況被屢次譴責,但是並沒有發生大的改善,很難看到有哪個問題僅因為媒體的關注而能夠得以解決。在西方,也許反應會更加直接:某事被報導出來,大家都在談論,這會成為政治醜聞,然後事情就解決了。我並沒有說事情總會如此,也並不認為歐洲所有國家都會有這樣迅速的反應,但是在這裡,我注意到,在我為《句號報》創作的作品中,許多第一年畫的畫至今仍不過時。這些主題不斷重現,最終我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重新表達這些作品,而不至於重複?這是一個有趣的挑戰,我的創意到底有多少,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