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ShirleyTse_HK_Key_CMYK--

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

by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將於5月11日至11月24日舉行,主題為「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這是全年度最令人期待的藝術活動之一,由倫敦 Heyward 畫廊總監 Ralph Rugoff 擔任策展人,Paolo Baratta任雙年展主席。主題詞暗指危機、不確定性和動蕩,然而本屆雙年展本身并沒有主題,相反,它將強調藝術創作的普遍方法和藝術的社會功能——兼具樂趣和批判性思維。
 
除了主展覽、多個國家館和許多平行展覽,本屆雙年展還將舉辦一系列共 21 個外圍展。這些外圍展使策展更具靈活性,並得到了非營利性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機構的推動和大力支持,豐富了雙年展特有的多樣性。
 
臺北市立美術館將推出由藝術家鄭淑麗創作、Paul B. Preciado策劃的展覽「3x3x6」。鄭淑麗的創作靈感源自展覽場館Palazzo delle Prigioni,最初在16世紀時那裏是一座監獄。展覽標題意指今日標準化的監獄建築:三米x三米的拘禁空間和六個監視器。
 
「3x3x6」意在揭露監獄的現實,指涉由實體空間及監看機制共構而成的監禁維度。
 
展覽以十位歷史上及當代由於性別、性取向或種族因素而遭受監禁的個體為靈感。
 
「我的混合媒體裝置作品『3x3x6』以Palazzo delle Prigioni 監獄以及它曾在1755年監禁 Giacomo Casanova 的歷史作為起點,然後推進反殖民主義想像的概念,從而用駭客入侵的方式破解性規範的歷史這一操作系統,」藝術家向《澳門特寫》說。「每個案例都在10分鐘的影片中以跨龐克科幻形式呈現。」
 
「3x3x6」探詢了不同時代下視覺及法治霸權建構、及合理化關於性、性別與種族成規的方式;更進一步,探討在各式應用於監管控制的科技漸趨嚴密的現下,所形成非實體囚禁卻更顯全面籠罩的監禁型態。
 
作為第一位代表台灣舉辦個展的女性,鄭淑麗說,「我更願意被稱為第一位代表台灣參展的男性。或者也許有一天我們還會看到頭條新聞——第一位代表台灣舉辦個展的跨性別者或同性戀者?」
 
身為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鄭淑麗擅長使用各種藝術媒介和電影格式,包括裝置、表演、網絡藝術、公共藝術、視頻裝置、電影長片和移動網絡系列。她的作品旨在跨越社會、地理、政治和經濟結構的界限,從而重新定義性別、角色和規則。
 
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外圍展的是定居洛杉磯的香港藝術家和教育家謝淑妮。展覽題為《與事者》,由西九文化區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共同推廣。
 
此次展覽由活躍於國際、駐居香港及阿姆斯特丹兩地的客席策展人李綺敏策劃,並由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擔任顧問策展人。
過去二十年,謝淑妮一直以作品探究物料及事物的多重意義,並加以不同的詮釋。她初期的雕塑創作以塑膠為全球化的首要意符,思考流通、標準化和工業化生產等議題;其後她的創作逐漸演化,變為視塑膠為形容詞,並探討可塑性、動態及多樣性在當代社會中的特殊意義。
 
這次威尼斯的展覽將展出謝淑妮全新的裝置作品,思考人與人關係之間的各種可能性,抗衡既有的邏輯思維。呼應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謝淑妮以雕塑為媒介,將自身的思考過程化為實體,創作出兩件大型作品:《Negotiated Differences》及《Playcourt》。
 
位於 Campo della Tana 的展覽場地擁有室內和露天庭院,謝淑妮的作品會探索水平和垂直這兩種狀態,凸顯此場地獨特的空間特徵。《Negotiated Differences》是猶如根莖般四處蔓生的裝置,由3D打印元件和手工製作木車工部件構成,盤踞展覽場地的所有房間。謝淑妮將欄杆、扶手、保齡球瓶和其他抽象形態的物件,與木質、金屬和塑膠元件連接,從而把手工藝、機械技術和數碼科技融為一體。
 
「我對材料的選擇要求很高,會考慮它們的哲學、文化和符號學特性。近年來,我一直在使用各種材料的組合來探索『塑性』和『合成』的概念,」謝淑妮向   《澳門特寫》說。
 
談到在當前環保意識抬頭的時代使用塑料進行創作,謝淑妮指出:「我相信污染的真正罪魁禍首是我們的消費模式——隨意棄置、一次性、以及便利文化。這種模式顯然不可持續,不論是天然還或合成。生態系統的研究是在實踐多維思維,我雕塑的指導原則也是如此。」
 
位於庭院的《Playcourt》,由擬人形態事物和羽毛球用品組成,將觀賞者的目光引向天空。作品將露天庭院化成臨時羽毛球場,其靈感部分來自謝淑妮在香港成長的回憶,並強調人與空間之間的協商是遊戲的重要部分。人與空間之間的協商亦是「與事者」的中心概念;展覽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沉思的空間,探索我們如何以感情、同理心和倫理為大前提,處理他人的偶發行為,從中體現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在我成長的歲月裏,我確信藝術可以抗從眾行為和社會調節——我在香港經歷過這些,有一種被壓迫的感覺。香港具有獨特的文化和政治身份——正在不同意識形態之間過渡的前殖民地,這也反映了我在創作中經常呈現的流動性概念。」
 
那她覺得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最有趣的是什麼呢?
 
「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重申我們的力量。我的創作探討的是異質性這個概念。我認為,個體的相互依賴就從認識到自己是某些事務的與事者開始,」謝淑妮答道。
Facebook
WhatsApp
Threads
X
Email

More from the author

More of this category

Featur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Older Issues

Living and Arts Magazine

現已發售 NOW ON SALE

KNOW MORE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