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CLOSER有幸參加了由釀酒師Edouard Kressman在Sky 21的一場品酒午宴,並且一嚐他家族出產的那些與別不同日的波爾多酒。
Edouard的高祖父Edouard Wilhelm Ferdinand Kressman於1837年生於普魯士,但到了他21歲那年就由於健康原因被家人送到波爾多,並很快就對酒產生興趣,也參與了當地的經銷生意。到了1870年後期,Kressman開始與在Martillac的莊園Chateau La-Tour的的擁有人攜手,以幾種白葡萄的品種來釀酒。Kressman的長子Alfred在1930年買下了該莊園,從此就成為了家旅的產業。
到了今天,小Edouard Kressman的基地已經不在他家族的傳統產業那裏,而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並且致力在中國及鄰近地區推廣Chateau LaTour-Martillac的美酒。
他指出:「中國市場在之前正處於一個大幅擴張的階段,可是由於現在那麼反貪法規,市場開始進入整頓的狀態。入口商的數目下降了2至3成,剩下的那些則是比較專業的公司,而買酒的人也是出於對酒的欣賞。中國將逐漸想要一些更高品質的酒。這情況在日本、台灣及韓國出現過,現在亦將會在中國發生。」
Chateau LaTour-Martillac的葡萄院位於波爾多酒的發源地Graves地區,佔地50公頃,其中40公頃專門出產紅葡萄,有百分之60是Cabernet Sauvignon,百分之35是Merlot,最後百分之5是Petit-Verdot。
至於白酒方面,六成是Sauvignon Blanc,四成是Semillon。
在比利牛斯山脈的礫土中種植的紅葡萄,平均會可以生長25年,而白葡萄的平均生長年期則可長達35年。
Edouard說:「我們有20至30位顧員,在收成時就會有80到90位幫手,可是我們依然會維持着一個家庭精神。我們依然是住在莊園當中。」他回憶自己出生的1983年是特別炎熱的一年,所以他母親在出他出五天後就把他帶到莊園裏,因為那裏是最涼快的地方。
而令到酒莊中的家庭精神更重的原因,在於Edouardo的兩位叔叔Tristan及 Loic Kressman也是產業的擁有及管理人。
Chateau LaTour-Martillac那片葡萄園的氣溫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在葡萄園西邊那片擋風的森林和大西洋的濕氣;以及東邊那條有幫減低結霜風險的河流Garone。
Edouard說:「在波爾多,每年都會是不一樣的,天氣總在變化。我們作為釀酒師就是要把握自然給我們的一切,並釀出最好的酒。」
在那場品酒午宴當中,我們品嚐了多款紅酒及白酒,並有Edouard在旁全程解說。Chateau LaTour-Martillac White 2011 Grand Cru Classe de Graves味道非常清爽,有很重的果味及礦物味,也有一絲絲的木味在裏面,與午宴中的炙燒吞拿魚及三文魚以及提子和柚子汁成為絕配。
之後的菜式是慢煮醃製澳洲羊架,配以三瓶分別是2000、2005及2011的Chateau LaTour-Martillac紅酒。2011年的那瓶中,50%是Cabernet Sauvignon,43%是 Merlot,其餘7%是Petit Verdot,是一瓶結構飽酒,在充滿挑戰的天氣情況下釀出來的酒,有深度、口感順滑而且餘韻十足。
而2005及2000年那兩瓶就由於葡萄是在乾燥及溫和的天氣下種植出來,令到酒色深邃又有陳釀的潛質,因而更加討喜。其中2005年那一瓶集合了紅色及黑色果實的味道,酒身豐滿而平衡。2000那一瓶就以黑色果實為主,亦有絲絲的雲尼那味道,強勁之餘又口味順滑。
Edouard解釋說:「波爾多這些年來已經有所改變,我們在挑選葡萄時更嚴謹,質素也更高。為我們Chateau LaTour-Martillac而言,我們沒有打算為了取悅酒評人及記者而釀酒。當然,如果人們喜歡我們出產的酒的話,我們也會高興,可是最重要的還是對客人的忠誠。」
有幸的是即便連酒評人也喜歡Eduoard的酒,其中Robert Parker差不多給所有他們的酒9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