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紧邻熙熙攘攘的新马路。行色匆匆的路人经过议事亭前地,它却是繁华闹市中的一片宁静绿洲。何东图书馆比邻圣奥斯定堂、岗顶剧院和圣若瑟修院,共同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的文化遗产建筑物群。
大楼的具体建造年代尚不确定,但至少可以追溯到1894年。第一任主人可能是官也夫人(Carolina Antóniada Cunha)。之后大楼几易其手,直到1918年被来自香港的商人何东(Robert Ho Tung)买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日军占领了香港),何东就定居于此。战后,大楼成为了何东的度假消暑之所。
1955年,何东爵士立下遗嘱,将大楼赠予澳门政府。条件很简单:政府要购置中文书籍,将大楼改为公共图书馆。
「何东爵士之所以指定中文书籍,也许是因为当时已经有民政总署大楼图书馆收录葡文和其他外文书籍,」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管理厅的厅长邓美莲解释说。
第二年,何东逝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大楼移交给政府,并捐赠二万五千圆港币用于购置第一批书籍。 1958年,何东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是当时港澳地区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大楼高三层,风格及装饰和澳门的许多建筑一样,呈现出明显的中西交汇特色。大楼还外还有开阔的花园,有各种乔木和灌木,石板小道蜿蜒其间,让读者可以享受荫凉。
除了最初的大楼外,最近图书馆后花园侧还兴建了新大楼,形成了某种新旧之间的联结。原有的空间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进行扩建很有必要。
「2002年,我们开始在亦有范围内建造新大楼,扩大了可用空间。2006年,新大楼竣工并向公众开放,」邓美莲说。
学习,阅读与休憩
从花园可以进入儿童阅读区,墙上绘有亮丽活泼的画作。
「我们邀请了许多漫画家来装饰这个空间,最终选择了很受年轻读者喜爱的日本漫画风格。」高度适宜的书架上陈列着中英文书籍,孩童也可以轻松取阅。
一楼是阅览室,不同区域分别摆放有书籍、报纸、杂志和影音资料。
「我们缩减了电脑室面积,以便为书籍腾出空间。因为我们发现多数读者都会用手机或手提电脑,有wi-fi就可以,不需要提供太大空间给电脑。」邓女士说。
其中一间阅览室中都是英文书籍,另一间则全是中文图书。几乎所有书籍都可以自由取下,在馆内阅读或借阅回家。阅览室有大大的落地窗,窗边的梳化可供读者小憩,眺望窗外如画的景致。不过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欣赏到窗外景色——为了防止阳光损坏书本,百叶窗几乎总要斜斜地拉起。不过无论有无景致,这些梳化都很受欢迎,即使图书馆并不缺其他舒适的空间和角落。
在报刊区域,读者满座。展示柜按不同主题提供了数十种综合和专业性报纸以及各种语言的杂志。
「这个阅览室总是有很多人,因为读报的习惯仍然很普遍。」
图书馆中,一扇窗后的忙碌吸引了过往行人的注意。这是为澳门出版的所有图书分配ISBN(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用于识别世界各地出版的每本书)的地方。邓厅长回忆起,澳门自1999年开始为图书分配ISBN:「澳门回归中国后,负责本地图书行业的机构决定请求国际ISBN中心为澳门图书分配专属代码。从那年起,何东图书馆成为澳门ISBN中心,提供的编号可以检索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一本书。」
邓美莲说,此处每年分配约五千个新的ISBN编号。
「这些编号发放给了许多类型的出版物,而不仅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图书。包括短期出版物、纪念刊、政府刊物,宣传页……」
珍本古籍
何东图书馆每年接待约二十万名读者。但是大多数普通读者可能都不知道,图书馆内还有一间藏书楼,内有大约20,000册中文古籍。
「这些藏书何时开始,细节不是很清楚,但众所周知,在五六十年代,澳门政府斥资购买了许多珍本古籍。此后藏书量也一直在增长,直至今日,」邓美莲说。
一进入藏书楼,立即就会注意到特殊的藏书环境。
「这里不能太潮湿,温度必须保持恒定,否则会损坏古籍,」负责藏书楼古籍维护的工作人员解释说。
屋中最古老的书籍可以追溯到明朝,36卷的《雍大记》。几乎所有藏书都非常稀有,有的因为年代久远,有的因为非常独特。藏书楼需提前预约方可进入,研究人员还可申请阅读古籍。但是,邓美莲说,「对这些书感兴趣的人并不多。」
也许正因为如此,对这些珍本进行数字化保存的工作尤为重要。图书馆和文化局正在开展这项工作。
「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因为有些书很脆弱,进行数字化处理时必须非常小心。」
此外,还有许多书籍需要修复,过程也很缓慢,且必须极为细致。修复室位于塔石的中央图书馆中,这意味着要将古籍运送过去,不得不使其暴露到外部环境中,尽管时间很短。
邓美莲说,「目前,已经有600多本图书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我们会继续推进。」
藏书楼内,书脊整齐地列在玻璃门的书柜中。中央的桌子上放着一些手稿,供人们欣赏书法。何东爵士的铜像默默守护着这些善本古籍。古色古香的装订和精妙高超的书法营造出肃静的氛围,让人忘记了一墙之外的熙来攘往。供研究员就座的桌椅摆放在内廊。步入其中,我们才意识到,忙碌了一天的小城澳门已经迎来了夕阳。放工的人们踏上了回家的路,车声、鸣笛声和刹车声在新马路回响。而图书馆内,这些书仍在一片安静中等待被人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