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法國文化協會將於今年再次舉辦澳門聖樂節。在11月26日至12月2日期間,聖樂節為澳門邀請到兩個樂團、一個重奏團和兩位獨唱家。主辦單位希望可以透過巴洛克音樂來推廣澳門那些與這種音樂風格有緊密歷史及文化關係的歷史遺產建築,並向觀察介紹法國的文化及歷史。
澳門法國文化協會的委員會成員大偉胡歐表示,聖樂節的起源其實是受到數年前一場音樂會的啟發。當時協會邀請了一個巴洛克樂團來澳演出,而觀眾之一的胡歐就認為在天主教聖堂內欣賞音樂會的感覺「就與在享用佳餚時配上一杯美酒一樣」。
他說:「由於澳門是亞洲區內歐洲遺產最豐富的地方,所以如果在這裏辦一個這樣的音樂節的話,不僅十分合理,而且我也十分意外以前從來未有過。」
胡歐覺得巴洛克音樂在亞洲很少見,而且區內也沒有巴洛克樂團,這大概是由於這種音樂的歐洲味道非常重的關係。而且要演奏巴洛克音樂,有時也需要一些特別樂器。例如在去年的聖樂節中,就出現過羽管鍵琴,觀眾們都對其十分有興趣。
他亦認為澳門可以憑着豐富的文化遺產,把自己建構成為在亞洲的巴洛克音樂之都,並且希望聖樂節在未來可以成為一項國際活動。
另外,法國文化協會特別請來了本地音樂家廖國敏擔任音樂總監。在胡歐的眼中,廖國敏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音樂家、成就傑出的鋼琴家,並且是現在國際間一位出色的指揮家。」
今年的聖樂節將有四場音樂會,分別於三個不同地點辦行。其中兩場音樂會將分別有「施派爾樂團及塞巴斯蒂安.富尼耶」和「圖盧茲銅管古樂團」的演出。另一場則會有阿瑪希斯巴洛克重奏團及女高音邁爾莉絲.迪維若蒂。
今年聖樂節的其中一場重頭戲,必定是以上三個樂團及獨唱家在鄭家大屋演出。是次演出將與其他的音樂會不同,因為觀眾將能夠穿梭於鄭家大屋內的不同房間,聆聽演出者的妙韻。而在演出期間,鄭家大屋內將只會以蠟燭照明,以求為觀眾帶來一次不一樣的音樂體驗。
此外,今年音樂節將包括由演出嘉賓主持的三場大師班,專為本地的音樂學生及專業人士而設。但公眾人士如果感興趣的話,亦可以致電負責該場大師班的機構,或者聯絡法國文化協查詢。
演出嘉賓介紹:
施派爾樂團:
樂團於2001年由塞巴斯蒂安.富尼耶Sébastien Fournier創立,就要透過詮釋裝飾音樂來重新探索早期音樂。為塞巴斯蒂安.富尼耶而言,音樂與陽光一樣能傳遞那些對於我們日常健康十分重要的能量。
圖盧茲銅管古樂團:
Jean-Pierre Canihac及Jean-Pierre Mathieu於1976年創立了圖盧茲銅管古樂團,是當初少數嘗試以古樂器演奏當代音樂的樂團之一,其組合包括角號及低音號,並在有需要時加入其他樂器。
阿瑪希斯巴洛克重奏團:
這個法國重奏團致力於歐洲巴洛克古樂演奏,自1994年成立開就因其出色的音樂水準和傑出的樂器技巧而享負盛名,並曾於英國約克郡古樂比賽及巴洛克管弦樂曲比賽等賽事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