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藝術家陳慧雯在紐約國家藝術俱樂部舉辦的第四屆Will Barnet展中一舉奪冠
陳慧雯的阿加力顏料畫作充滿着憂傷和沉鬱的色彩。這位生於澳門、現在於紐約藝術學院(SVA)修讀藝術學士的藝術家,剛於上週在紐約國家藝術俱樂部的第四屆Will Barnet展(《Will Barnet年度學生作品展》)中奪得了冠軍。這個展覽除了展出來自九間紐約著名學院的藝術學生的作品外,更設有獎項。陳慧雯形容自己的作品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讓人覺得困擾的非常細微的感情碎片」。她解釋道:「我的作品其實就是在抓緊過去,去讓自己明白到底失去的是甚麼、剩下的又是甚麼。」
陳慧雯的得獎作品展現了一種深陷回憶的感覺,畫布上出現了以阿加力顏料配搭印象筆法所畫出的兩座建築,頂着一個灰色的天空。建築的中間是一條充滿泥濘的街道,暗得如同黎明時分。
在與《句號報》的訪談中,陳慧雯流露出她的喜悅之情。「這個獎項對我有一份特別意義。作為一個從澳門來的學生,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很艱難,我在紐約這裏或者美國其他地方都不認識任何人。我要多番主動接觸不同的人,看到底可不可以達成些甚麼。我要感謝那些支持我及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的老師。」她解釋說,在她就讀的課程裏,這種支持對於「了解藝術」十分重要。「現在我對於用自己的敏感及創意來表達自己變得更有信心。」
陳慧雯是次於國家藝術俱樂部Will Barnet學生展中的展出,是得到了SVA的藝術系所推薦。展覽於4月5日開幕,同月27日結束,當中包括來自紐約藝術學生聯盟、紐約流行時尚設計學院、雷曼學院、紐約大學、帕森設計學院及普瑞特藝術學院等該市最為人熟悉的藝術學院的學生的作品。
在她的創作自述中,陳慧雯把使用顏料形容為處理情緒的一種方式。「我畫畫並不是要描畫細節。我的畫作都是與情感有關,是在有形與無形之中的那種模稜兩可。我對於情感如何保留以及真實中的噪音如何褪變成幻像都很有興趣。」她說自己亦可以說出一手好詩,可是「畫畫的目的與書寫不一樣,畫畫不需要這麼縝密,它是一個姿勢,與回憶一樣既迂迴又虛幻。」
她告訴《句號報》說自己覺得與Will Barnet這位她所得獎項背後的藝術家的作品很接近。Will Barnet是一位美國畫家,生於1911年,最後在2012年去世,是在1989年由作家及詩人、《紐約時報》藝評人Charles De Kay的國家藝術俱樂部的一位駐場藝術家。陳慧雯說Will Barnet的作品也是充滿感覺和情感,有着一種讓全世界人都能通達的語言的元素。
陳慧雯在得獎後除了獲得2500美元的現金獎,還會在2018年於國家藝術俱樂部與行個人展覽。這個現金獎應該可以幫補一下在生活費高昂的紐約讀書的陳慧雯,可是她卻說更令她興奮的是有機會在個展中展出她的作品,希望可以藉此找到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