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里斯本的「2017國際獨立電影節」IndieLisboa有許多來自澳門和中國大陸的電影亮相,其中宋川的電影《巧巧》更參與競逐電影節中的獎項殊榮。
「中國正在經歷戲劇性的變化,它的文明從古以來都是以農為本的,隨著所謂的現代化文明,農業文化遭到了完全的推翻。但是,傳統價值觀在面對現實的時候卻很難被給予定義,這些價值觀必須在深度不安的現實情緒中被調整。」宋川說。《巧巧》描述了一位離鄉往廣州打工數年後再回到家鄉的女人的故事,導演說:「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縫隙越來越窄,」而且價值觀越來越單一化,這並不意味著更好了,「似乎只有錢才能救贖我們的靈魂。」
於宋川的家鄉雲南拍攝,《巧巧》也關注女性在中國的狀況;那些並沒有完全準備好的年輕人要面對「一個極大的生存考驗」。「為了維持生計他們要犧牲自己,這是不能避免和可悲的。女性在尋找更好的生活的路上也變得模糊,似乎只有錢能讓給予她們安全感,從這角度來看,這種生活方式是病態的。」導演說道。
《巧巧》是宋川的第二部長片,於柏林影展全球首映。早前,宋曾執導《歡歡》,該片的主角都是他家鄉的業餘演員。他的電影並沒有把中國農村給理想化,移居、酗酒和娼妓問題都發生在他第二部電影的女主角巧巧身上。「當她回到家鄉並嘗試重新適應的時候,她發現農村的現實很陌生,還未來得及適應正常的生活,就發現自己身處一連串殘酷的現實中。要面對酗酒、賭博、娼妓、貪污和移民等問題。這是關於中國農村不容置疑的真相,混亂已經成為中國大部份人的常態,他們就是不知道明天會怎樣。」
片中也有空間發展了一個愛情故事,或者起碼令一個看起來殘酷的角色能相信愛:李偉,一個愛上女主角的男生。宋川認為「李偉相信愛是一種本能的反應,這也許是在廣闊又噪雜的現實中的愛的挽歌。」導演強調說:「在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價值系統中,金錢與權力掛勾是無可避免的,感情的空間亦變得珍貴。 」金錢「無形地侵略」了感情的領域。
《巧巧》要描寫的都是現實中的故事,來自宋川對移民問題和那些離鄉背井的人的生活的關注。「無論他們在哪裡,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一樣的。我相信最終『中國的』實況總會改變,但一切的變化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爾後在沒有任何外界的干擾下漸漸死去。」
+
澳門電影於今年度的葡萄牙獨立電影節 IndieLisboa 有強勢的表現,節目總監 Carlos Ramos 認為「這是一個對觀眾認識新電影作品的挑戰」。
「由於澳門開始越來越多電影製作,對 IndieLisboa 來說看看澳門正在發生甚麼是很重要的。」 節目由五部電影組成:其中一部是徐欣羡的首部電影作品《骨妹》,導演亦於葡萄牙出席了電影節活動。總監 Carlos Ramos 認為「她是澳門電影的主流聲音之一,並代表了新一代的視野」;另外四部短片分別是 António Faria 的 《Cravo》 、孔慶輝的 《撞牆》 、陳建德的 《熊媽媽的咆哮》 和杜建康的 《蛋糕》 。
「這些澳門的故事代表了這地方不同的電影拍攝手法,這些電影都是過去六年內製作的,而且風格非常不同,雖然它們是以電影的角度來捕捉澳門的不同面貌。這些故事與小城的歷史不停交錯,印記了其帶著神秘色彩與不同文化的相遇。」 Carlos Ramos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