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地藝術家吳衛鳴和陳顯耀在 里斯本貝拉多美術館舉辦了「記 憶——解/建構」作品展。「他們重 新創造了記憶,但同時,亦透過記錄 來避免記憶被遺忘,」策展人João Miguel Barros如是描述。他表示,一貫擅長繪畫的吳衛鳴 和攝影師陳顯耀一拍即合,想用鏡頭撲捉一些即將消失的地 方的樣子,以此記錄澳門經歷的巨變。
「他們希望凝視這些變化,記錄下來,以免被人遺忘,」 他補充說。「他們可以感知到這些變化,從而進行介入和演 繹,用數十張照片作為即將消逝之地曾經存在的證明。他們 對當下進行干預,因為知道也許第二天,這些饋贈就會變成 再也無法回訪的過去。」
展覽於2019年11月在貝拉多美術館開幕,並將持續至今 年2月9日。展品共40件,分為五個部分:「記憶」、「形式 主義」、「輕渺」、「典禮」和「天堂」。「記憶」部分呈 現了澳門的社會現實,重建了歷史事件。「形式主義」部分 則突出了竹元素。
日,本地藝術家吳衛鳴和陳顯耀在 里斯本貝拉多美術館舉辦了「記 憶——解/建構」作品展。「他們重 新創造了記憶,但同時,亦透過記錄 來避免記憶被遺忘,」策展人João
Miguel Barros如是描述。他表示,一貫擅長繪畫的吳衛鳴 和攝影師陳顯耀一拍即合,想用鏡頭撲捉一些即將消失的地 方的樣子,以此記錄澳門經歷的巨變。
「他們希望凝視這些變化,記錄下來,以免被人遺忘,」 他補充說。「他們可以感知到這些變化,從而進行介入和演 繹,用數十張照片作為即將消逝之地曾經存在的證明。他們 對當下進行干預,因為知道也許第二天,這些饋贈就會變成 再也無法回訪的過去。」
展覽於2019年11月在貝拉多美術館開幕,並將持續至今 年2月9日。展品共40件,分為五個部分:「記憶」、「形式 主義」、「輕渺」、「典禮」和「天堂」。「記憶」部分呈 現了澳門的社會現實,重建了歷史事件。「形式主義」部分 則突出了竹元素。
João Miguel Barros介紹道,「這些攝影作品中,竹子 占主導地位。拍攝的地方被竹林環繞,兩位藝術家以此為契 機進行介入。」他補充說,兩位經豐富的搭棚師傅專程前往 里斯本,在主展埸中央搭建由吳衛鳴設計的巨大八角竹棚, 高達11米。
錄像作品則出現在「輕渺」部分。展覽放映了一部澳門 製作的電影,旨在象徵「人與時間和空間之間的彌散關係」 ,如展覽手冊中所言。
在第四部分「典禮」中,則有圖像記錄舊時的工業和貿 易建築。最後,在「天堂」部分,展示了不復存在之地的巨 型圓圖。
策展人說,「這些記錄不僅是人類學研究或紀實攝影, 還是藝術介入。」
他表示,前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和陳顯耀「是性格和藝 術手法截然不同的兩位澳門藝術家」。以YiiMa團隊組合名 義,二人的聯結更為緊密,「就像雙生子,有共同的藝術理 念以及作為藝術家對社會的責任。」
「記憶——解/建構」是「聞所未聞」的作品,「之前只 在很小的範圍內展示過」。此次展覽耗費兩年時間準備,並 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在澳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