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隨身帶著一台電影攝影機,會把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拍下來。」1949年,二十歲的米高羅格在荷蘭鹿特丹登上駛往香港的輪船之前,向父母許下了這個承諾。這趟旅程要至少一個半月才能到達目的地,在沒有社交媒體的時代,這個最初他對家人的承諾,很快就變成了他一生的激情,並伴隨他走遍亞洲。
米高羅格如今已91歲高齡。上世紀50年代,他用鏡頭記錄了一個我們認不出的香港:沒有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繪成的標誌性天際線,沒有五光十色的都市霓虹照亮夜空。他強調,當時的香港完全沒有摩天大樓。在那十年間,這位從銀行家轉行的電影導演也曾數次到訪澳門。他所見到的是「一個小村莊」,水牛在街道上自在游走,這在如今遊客如織的澳門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米高羅格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二戰期間德國佔領荷蘭時,他還是個少年,險些被送到德國的炸彈製造工廠工作。在這場人類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戰爭結束後不久,米高羅格又成功地躲過了另一場戰爭,不用隨荷蘭軍隊被派去鎮壓印尼的反殖民解放運動。作為銀行僱員,他的僱主設法讓他免服了兵役。最後,他去了亞洲,但不是在殖民地打仗,而是被派到香港的一家銀行工作。
「我是如此幸運,因為當時在荷蘭,沒有人能在假期出境。荷蘭人被禁錮在自己的國家十年。荷蘭年輕人從來沒有出過國,而我卻被派遣到世界各地。」米高羅格在阿姆斯特丹的家中對《澳門特寫》回憶道。「那是非常之好的機會。當時我二十歲。」
「我剛剛從德國佔領荷蘭的時期幸存下來。我們被鎮壓了五年,經歷了一段全國食物短缺的時期,甚麼都沒有。然後我就來到了香港。」米高回憶說。對當時的這個年輕人來說,香港在各個方面都代表著難以想象的自由。「那是一個大都會,我很享受這種自由。英國人和外國權貴擁有我從未有過的特權。那是一種每個荷蘭人都夢寐以求的生活。」
然而,這種巨大的自由並不是沒有代價的。「我去香港,父母將有六年時間見不到我。」米高說。因此他許諾父母:「我隨身帶著一台電影攝影機,會把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拍下來。」
他也確實做到了,從拍攝坐船從鹿特丹到香港的整個旅程開始。抵達當時的英屬殖民地香港後,為了向父母展示他的新生活,他隨身用攝影機拍攝:位於皇后大道的辦公室,中環,荷里活道,新界,「以及香港有趣的一切」。
不久後,香港業餘電影俱樂部成立,並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電影大賽。
「我開始拍一些特別的電影,目標觀眾不再僅僅是在荷蘭的家人。例如,我拍攝過香港的雨、油麻地颱風、周公島等等。我開始拍攝各種活動,每次比賽都能獲獎,所以我的野心更大了。」最終成為香港業餘電影俱樂部主席的米高說道。
讓米高印象尤為深刻的一個片段發生在他剛抵達香港,還在船上時。他記得從收音機裡聽到,中國軍隊正在靠近當時仍是英屬殖民地的香港邊境,很擔心軍隊即將佔領這個城市。「但他們在邊境上停了下來。」他說。那是1949年,中國國共內戰的最後一年,數以千計的難民逃離大陸,來到香港。
「現在的人已經無法想象,但當時的難民沒有水供應。某處有一個水龍頭,難民只能提著桶、排長隊去打水。他們住在地下室,條件非常差。但對難民來說,這總比留在中國大陸好。」米高介紹說,他在香港和澳門拍攝了這些難民的惡劣處境,並製成了影片,可以在他的YouTube頻道上觀看。
水牛在澳門街頭自由漫步
1950年,米高羅格第一次來到澳門。為何而來?因為當時有一支荷蘭曲棍球隊訪澳。他們每年都要和澳門曲棍球隊進行一次比賽,澳門人次次都贏,但比賽只是為了好玩。」導演回憶道。「我和曲棍球隊一起去,就是為了給他們加油。我租了一輛單車,因為在荷蘭我們習慣騎單車出行。」他補充道。
當被問及如何描述七十年前他見到的澳門時,米高回憶說:「當時的澳門還很原始。確實有一些賭場,但你必須低頭從一個入口下到樓下。[我賭了]但只是為了好玩。我想我應該是輸光了。」
這些如今只存在於年事已高的人腦海中的澳門記憶,都被米高的攝影機拍了下來,上載到了YouTube頻道上。頻道有上百支在亞洲拍攝的短片,吸引了不少本地觀眾,他們第一次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澳門。
「例如,來自澳門的一位年輕人告訴我:『我婆婆常說,以前的澳門,水牛滿街跑。我不相信,有那麼多賭場,水牛怎麼可能在街上隨便跑。但當我看到你的影片時,我看到它們確實就在街上遊蕩。』」導演回憶道。
當米高看到我們現在熟知的澳門影像時,他說「完全認不出來」。「那時候沒有高樓大廈,是一個小村莊。那時候澳門還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你可以看到葡國人和中國人的混血兒,但更多的是中國文化,很多中國廟宇。」
在香港,類似變化對米高的衝擊最大。上一次訪問這個曾經被他形容為「香格里拉」的城市時,他完全找不到往日那個田園牧歌般地方的影子。
「這讓我非常難過。即使在時隔三十年後的1990年,我再到香港的時候,也認不出了。我發現整個氛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再也不是香格里拉了。它已經失去了自己的魅力。」米高感嘆道,他很懷念曾經的香港,那個「舒適的小地方」。
「我的觀眾是全世界」
早在二戰時期,當米高羅格還是少年的時候,他就幻想著未來能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我想,等我長大了,會有一棟非常漂亮的別墅,在別墅裏有一個放映室,我會邀請村鄰來看我拍攝的影片。」他回憶道。
七十多年後,YouTube實現了他的夢想,儘管方式略有不同。2006年,米高開始將一生拍攝的影片逐條上傳到YouTube上,這個項目現在已經完成。「你可以坐一整個星期,在YouTube上看我的影片。」他笑道。「所以其
實我的夢想已經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實現了。我沒有放映室,但我可以把我的電影放映給整個世界,我的觀眾是全世界。」米高自豪地透露,現時他的頻道已有276,000名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