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2

影畫傳情

by

本年度《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中的「澳門製造」環節將帶來26套本地制作的電影、動畫及紀錄片,為觀眾帶來一個了解澳門大小故事的機會。《特寫》訪問了兩位有份參展的本地年青導演,並邀請他們分享關於電影製作的感想

 

偷心賊

在26個本地創作的影片中,葉廷鏗 Daniel 的作品是一個關於扒手的簡單故事。故事講述在一個北京一家影印店工作的青年被一個女扒手所吸引的故事。此作品希望探索「偷」這個行為與愛情之間的關係,以及講述一個青年在追尋愛情的路上苦苦掙扎並最終得到成長的故事。

Daniel告訴《特寫》他一直以來對於人在不同處境下的狀態都很感興趣。到臺灣升讀大學後,他有機會接觸到以前在澳門不會碰到的電影,發現其實電影有很多可能性。於是他便於大學三年級時和朋友一起買了一部小型攝錄機去「亂拍」,後來就轉去唸電影。他說:「一般情況下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說話的人,所以我覺得創作就像一場療癒,慢慢把我說不出來的話一個字接一個字、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地吐出來,吐完人就舒服了。」

Daniel說他今年的作品《小偷》與上年交給電影及錄像展的很不一樣,因為題材和表現手法上都比上一次更自由。「《小偷》包含了我對於一個相對陌生的城市的一些個人情感與思考,我希望可以透過這部作品和觀眾分享我在北京短暫居留一個多月以來的一些觀察和當時的心理狀態。」

「這部作品非常簡單,我嘗試用最簡單的方法說一個最簡單的故事,而正因為它的簡單純粹,在澳門應該是比較少見的,我希望它可以令澳門的觀眾看到一點不一樣的東西,也期待得到他們寶貴的意見。」

Daniel告訴《特寫》他迷上了扒手這種在北京算是有點傳奇化的地下職業。他說:「我希望透過這部作品去探討『偷』這個有點處於灰色地帶的行為在愛情關係中的意義。我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類似的故事,希望觀眾可以從這樣的故事中看到曾經的自己,看到那些朦朧的愛情和慾望。」

葉導希望觀眾在觀看這部電影時,能從第一秒鐘開始就把煩惱的日常生活暫時拋開,帶着平靜的心境去欣賞。「專注地從第一分鐘看到最後一分鐘,嘗試和主角一起去感受他所經歷到的事、受過的挫折,並且進一步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愛情和生活。」

 

 

畫中有真

除了有微電影外,「澳門製造」也包括了動畫片,例如由勞嘉翠執導的《半島師奶》。還是一個理工學院大學四年級學生的她,第一次參加《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坦言心情十分緊張。除了要趕緊完成《半》的製作外,還要顧及自己的畢業作品。

當被問到她對如動畫片等的多媒體創作的興趣時,勞嘉翠直言她一開始是畫插畫的,沒有甚麼機會接觸多媒體。一直到了入讀大學後修讀有關科目時,才發覺自己比較喜歡多媒體創作。「而且我覺得,如果我是透過影像來傳遞意思的話,觀眾會較快及較容易接收得到。他們也會對影像作品有比較深刻的感受,所以就覺得這種創作會比起插畫更能直接表達我的想法,所以就喜歡了它。」

另外,勞嘉翠說她和她的團隊選擇動畫來參展是由於動畫比較沒有年齡界限,因此可以覆蓋更廣泛的觀眾群組。「相對而言,動畫作品要表達的訊息都可以廣泛地傳遞到不同年齡階層的觀眾那裡。所以我才會選擇以動畫來參展。」

勞嘉翠相信其實電影與動畫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後者卻有着多一點的童真。「這一點與電影不同。電影需要靠演員和鏡頭來表達導演想表達的東西。但在動畫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掌控。例如,當你想要添加甚麼時,你都可以自己把它畫出來。但對於影片而言,你就需要顧慮很多事情,所以我覺得動畫比較適合我多一點。」

對於採用《半島師奶》這個故事,勞嘉翠說她希望以故事內一個家庭中的各個角色生活中的遭遇來講述澳門現有的問題。「這個作品有4個小故事,分別講述澳門的樓價問題、物價、交通及網絡問題。其實,《半島師奶》這個故事是我們的編劇梁健先生創作的。他平時已經有在Facebook及一些雜誌連載《半島師奶》的短篇故事。當我看到他畫的故事後,覺得裏面的每個角色性格都比較有特色,而且內容也很貼近我們平時的生活,所以覺得如果把故事改編成動畫應該會很有趣。」

作為一個動畫的導演,勞嘉翠說她雖然不用引導演員做戲,但是依然需要處理分鏡,好使觀眾不會覺得自己在看漫畫書一樣。勞導希望觀眾能以一個輕鬆的心情去看《半島師奶》這套動畫,並且能像動畫中的主角施師奶一樣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生活。她也希望澳門本地製作的電影和動畫能在將來得到更多的支持。

Facebook
WhatsApp
Threads
X
Email

More from the author

More of this category

Featur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Older Issues

Living and Arts Magazine

現已發售 NOW ON SALE

KNOW MORE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