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留家,勿聚集,同防疫」,曾經我們是生活空間的 四面牆彷彿變得更加有形可見,而牆外的環境嬗變更 是發人深省。記錄著澳門如「許多其他城市一樣,無 人,寂靜,空虛」的這段時間,藝術家馬偉圖作品展 《耳語空間》為觀眾打造一場開放式的思考空間。
「回想起這座城市的一片寂靜,大街上沒有汽車或人,在報紙 和社交網絡上,是數千張空無一人的大三巴,沒有汽車和遊客的 議事廳前地的圖片——皆是荒涼一片的景象,」馬偉圖說。「但同 時,頗具吸引力,甚至充滿奇異……」
「了無人煙的空間是這次創作的主軸。」馬偉圖表示。 「我彷 彿完全擁有整座城市,城市卻空出了有意義的東西:人,我從來沒有機會看到這樣的事情。」
他認為,他在空蕩蕩的賭場裡閒逛足以體現澳門經濟結構上的 脆弱性及文化。
「在這座城市被剝奪了意義的空間有哪些含義?我們對這種虛 無又有甚麼想法?」 展覽名稱「耳語空間」的由來是在馬偉圖完成他的第一組作品 後而來,他發現「空間的空虛往往伴隨著耳語和無聲,就如在許多 大型賭廳或公共場所觀察到的。」
從最初的想法萌生到概念傳遞的方式,馬偉圖的作品以繪畫為 基礎,能將藝術設計與建築緊密結合更是他與眾不同之處。
「許多手繪圖隨後都轉變成建築圖紙。」馬偉圖解釋道。 「由平面圖,剖面圖和立面圖,先構建了3D模型,再按各平面選色以塑 造代表的空間。當找到想要的圖像和視角,便會對這些相同的圖像 在上色時進行類似一種解構。」
如馬偉圖的作品系列《呼喚空虛》(2020)中所展現,空間的 平面虛實漸換,混淆大家的視覺及空間感。
談到構圖他強調:「在33張紙上,沒有地方使用過畫筆。創造 的空間裡空無一人是這次作品其中一個方向,以記錄這一年我在澳 門的所見所聞,創建一個審視虛無空間的領域。」
馬偉圖特別喜歡學生和年輕觀眾的反饋。他分享道:「他們提 出了中肯的問題,沒有我們隨著年齡增長後自然失去的先入為主或 成見。 一群高中生看了我的作品—絕境(2020)後問我小時候是否 調皮。我說是!」馬偉圖笑言。「我感到有趣,因為作品能聯繫到 疫情下封城期間在澳門被「卡住」或「逼到角落」,還與我的童年 記憶裡在教室的角落度過了一些懲罰時光有關!」
由20張素描組成的《澳門每日早餐》系列(2020)單幅陳列於 展場內一面牆的邊緣,在直角的另一面牆上延伸排列著,畫作的擺 放方式讓作品彷彿像一連串的瞬間,細敘著一場故事情節。觀眾以 走在走廊上引入了一種延時,這種延時產生的視覺效果類似於電影 體驗;但不是畫面在切換,而是人在移動。
「我喜歡需要有人去完成這項作品的這種互動。這作品只有引 入移動和時間才有意義。」馬偉圖表示。當觀眾走近,仔細欣賞 素描就會發現,馬偉圖更將來自不同年代的角色聚首一堂,包括小 野田寬郎、「崩牙駒」、葡萄牙詩人賈梅士以及「任何一個你們」 等。談及這跨越時間,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他指出,「幾個世紀以 來,澳門是一個大熔爐,蘊含著不平凡故事,而(圖中的)這些人 物都各具澳門這地方的文化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