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霓文化藝術傳播協會匯集三藩市及澳門兩地藝術家舉辦插畫藝術交流展,不僅為藝術家們提供切磋舞台,更將不同地域藝術分別介紹給對方城市的藝術愛好者
當項成清楚地覺察到她對於藝術的熱愛不光止步於音樂時,她開始尋求為本地藝術家創作機會,把澳門帶上世界藝術舞台。
「我其實是學古典鋼琴的。我在紐約學習了八年,回到澳門之後分別在不同領域工作過。在那期間我意識到我對於藝術的熱愛,不僅僅局限於音樂,我希望可以為藝術做更多的事情,於是我就成立了雲霓這個非牟利文藝傳播協會,希望可以作為全球各地藝術家和音樂家的交流平台,並為本地藝術家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及與國際接軌,向外建立連接。」
自雲霓文化藝術傳播協會2010年成立時起,項目總監項成便致力於將更多的項目運作到澳門,同時將本土項目推廣至外地。
「我們刻意控制活動規模及活動數量,一年只舉辦幾個項目,但是我們會確保所有的項目都被盡善盡美的完成。」
這位技術總監最近特別關注技術及技術重新塑造世界的方式。
「我現在最大的關注點是技術與藝術的關係,以及他們之間如何結合,譬如通過設備、應用程序等。我一直在探索新思路,學習之,並希望可以將其帶來澳門。」
去年雲霓首次舉辦了年度展系列,專注於澳門和其他城市之間的藝術作品。項成和策展人暨插畫師Christina Dias在2015年舉辦了波爾圖和澳門之間的聯合交流展,為該年度展系列的第一次。那次展覽於去年夏天在波爾圖舉辦,之後於去年十月移師至澳門官樂怡基金會開展。
今年被選擇的合作城市是美國的三藩市,是次活動匯集了二十位來自兩地的藝術家參展。在美國的那一場展覽的策展人是來自澳門的梁爾倩。
美國藝術家拿到的創作主題是「如果在澳門,我……」,而澳門藝術家則拿到主題「如果在三藩市,我……」,主題旨在鼓勵藝術家研究他們的創作對象,「從這些國際插畫家的自身角度出發,用他們獨特的視覺藝術語言,以幽默、超現實主義和形而上的圖片表現,將兩座城市連接起來。」項成解釋道。
展覽中來自澳門的藝術家包括:陳慧雯、大耳牛、廖克敏、馬玉安、林子筠、翁麗晶、林格、電死貓、郝元春、鄭慧蘭。而美國方面則有:Jeff Cheung, Carly Dooling, Sanaa Khan, Leah Labrador, Louise Leong, Cynthia Navarro, Melody Overstreet, Kenneth Srivijitakkar, Max Stadnik, 及 Lynora Valdez.
三番市的展覽已於8月12日﹣14日在駐地於伯克利和洛杉磯的Tiny Splendor舉辦。而澳門的展覽則會從10月18日至29日在官樂怡基金會舉行。
當談到如何選擇澳門藝術家時,項成解釋道:「我們盡量挑選了每位藝術家有別於其他人的作品,以展示每一位都與別不同的風格和個性。」
當策劃澳門展覽時,項成很欣喜地發現其實本地的藝術家比她設想的要多得多。「他們年輕、充滿活力,並且願意創作新的藝術。」
項成很想為澳門的藝術家創造更多的機會。她現在的另外一個項目是製作一本澳門美食書,以中英葡三語發行,並邀請本地藝術家為其創作插畫。
「我很希望不同行業可以聯合起來工作為藝術家創造機會。藝術是商業的,在國外很多藝術家都憑手藝吃飯,以藝術創作為全職工作。我希望人們可以看到畫廊之外的藝術,並且認同藝術是可以實現商業化的。這是我希望將來可以在澳門看到的狀況。」